当前位置: 云上昆仑 > 经济统计
2018年格尔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9/03/14 19:32:04
发布单位:格尔木市统计局
来源:
浏览量: 2585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2018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全年全市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68.5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12亿元,增长7.8%;第二产业增加值250.8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112.66亿元,增长9.5%。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1.5%、64.5%和34%,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1、5.3和2.8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8.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0.6%。人均生产总值151309元,比上年增长8.0%。

全年全市完成地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3.38亿元,比上年下降3.0%;全年全市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为15.59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在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增值税2.10亿元,下降16.0%;企业所得税1.02亿元,下降21.3%;个人所得税0.52亿元,增长29.1%;资源税2.64亿元,增长2.3%;城镇土地使用税0.70亿元,下降31.7%;契税0.13亿元,下降5.2%;城市维护建设税1.94亿元,增长5.0%。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1.21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教育支出增长17.2%,科学技术支出增长72.2%,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下降13.6%,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增长15.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1.9%,城乡社区支出下降26.9%,住房保障支出增长233.2%,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18.2%。

据公安部门户籍人口及其变动情况报表显示,年末全市户籍总户数50563户,总人口137711人,比上年增加141人。户籍男性人口69821人,增长0.2%,女性人口67890人,持平。少数民族人口33776人,增长2.1%,其中:蒙古族3505人,增长1.3%;藏族7360人,增长1.1%。户籍人口出生率13.7‰,比上年低2.3个千分点。死亡率3.7‰,比上年低1.6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2‰。

按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为基数,自然增长率11.2‰和户籍报表机械增长率-8.91‰推算,全年全市常住人口为239970人,下降0.2%。

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6%。

表1 2018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指标名称

涨跌幅度(%)

居民消费价格

2.6

食品烟酒

3.1

#食品

4.0

#粮食

1.0

4.6

畜肉类

7.8

蛋类

13.4

干鲜瓜果类

-2.5

烟酒

0.6

在外餐饮

1.6

衣着

0.5

居住

4.2

生活用品及服务

1.9

交通和通信

1.3

教育文化娱乐

2.0

医疗保健

3.7

其他用品和服务

1.2

年末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92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6487人次。


二、种植业和畜牧业

全年农作物总面积121541亩,较上年增加18905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6941亩,增加3877亩;油料种植面积447亩,增加325亩;蔬菜种植面积8646亩,增加137亩;瓜果类种植238亩,减少3亩;枸杞种植面积105067亩,增加18051亩;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202亩,增加19亩。


表2 2018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指标名称

产量(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1503

81.84

油料

100

2.7倍

枸杞

13696

10.3

蔬菜

23868

1.5




年内草食畜繁殖仔畜14.74万头(只),比上年末增长7.98%,育活仔畜13.74万头(只),增加1.08万头(只)。仔畜成活率93.22%。年末存栏31.82万头(只),增加3.78万头(只)。年内草食畜出栏11.71万头(只),减少1.42万头(只)。出栏率为41.76%,商品率为40.62%。全年肉类总产量5147吨,增长15.7%。


表3 2018年主要畜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指标名称

产量(吨)

比上年增长(%)

肉类

5147

15.7

#猪肉

2211

13.0

牛肉

827

4.0

羊肉

1853

14.8

牛奶

1560

1.2

禽蛋

22

83.3

羊毛

300

11.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215.2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15.8%,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7.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8.8%。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16个行业中,8个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表4 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行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指标名称

比上年增长(%)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36.0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0.6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11.5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13.0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2.3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5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33.1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13.3

非金属矿采选业

-30.7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371.7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10.6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金属制品业

-48.1

开采辅助活动

-19.5

通用设备制造业

14.1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32.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6.5%,比上年提高6.3个百分点。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统计显示,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8.2亿元,增长19.7 %实现利润总额1.29亿元,下降91.6%;实现税金总额28.33亿元,增长65.7%。


表5 2018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天然气

亿立方米

64.05

0.1

原盐

万吨

5.01

-20.7

矿泉水

万吨

4.46

-44.3

原油加工量

万吨

140.01

-6.8

汽油

万吨

45.83

-11.3

柴油

万吨

61.17

-8.6

液化石油气

万吨

6.14

10.5

液化天然气

万吨

5.24

19.4

水泥

万吨

199.96

1.9

聚丙烯

万吨

3.32

17.6

精甲醇

万吨

57.64

11.6

自来水

万立方米

2980.30

16.4

工业盐

万吨

148.86

-20.1

发电量

亿千瓦时

47.42

4.4

#火力发电量

亿千瓦时

7.12

4.0

  水力发电量

亿千瓦时

8.53

7.5

  光伏发电量

亿千瓦时

29.31

1.0

风力发电量

亿千瓦时

2.46

52.4

钾肥(实物量)

万吨

653.76

-6.7

钾肥(折纯)

万吨

417.81

0.4

塑料制品

万吨

0.67

-27.7

供电量

亿千瓦时

40.76

20.7

乙炔气

万瓶

4.58

4.4

氧气

万瓶

0.59

-86.1

高氯酸钾

万吨

1.58

-29.2

氯酸钠

万吨

0.88

-45.1

硫酸钾镁肥

万吨

0.59

-86.1

碳酸锂

万吨

2.27

8.7

硝酸钾

万吨

0.65

-54.8

全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35.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3%。注册地在市内的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2个,与去年持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8.9%。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增长90.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7%,工业投资增长4.7%,一般性工业投资增长47.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0.8%。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10.1%;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1.2%。


表6 2018年分行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指标名称

比上年增长(%)

农林牧渔业

90.8

采矿业

174.6

制造业

45.7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4.9

建筑业

-100.0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55.3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12.0

批发和零售业

-14.0

住宿餐饮业

-

金融业

228.2

房地产业

-31.5

租赁和商业服务业

-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

636.2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83.4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教育

246.2

卫生和社会工作

82.7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2.7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23.4

国际组织

-

全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2.45亿元,比上年下降39.8%。其中,住宅投资2.0亿元,下降23.9%;商业营业用房0.3亿元,下降69.6%。


表7 2018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房地产开发投资额

万元

24519

-39.8

#住宅

万元

19973

-30.6

房屋施工面积

平方米

374349

-5.3

#住宅

平方米

276796

-12.1

竣工房屋面积

平方米

92979

327.3

#住宅

平方米

70597

371.8

商品房销售面积

平方米

76659

20.0

#住宅

平方米

71060

36.6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46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26.64亿元,增长13.9%。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4.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6.5%;汽车类增长18.4%;饮料类下降52.5%;烟酒类下降46.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72.7%;化妆品类下降34.3%;日用品类下降28.4%;五金、电料类下降98.0%;体育、娱乐用品类下降22.3%;书报杂志类下降24.4%;中西药品类下降3.8%;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8.7%。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年末全市铁路营运里程707公里;公路通车里程3315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8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17公里;农村公路里程1484公里。年末公共汽车营运车辆126辆,公共汽车客运总量552万人次;年末实有出租汽车数1189辆。


表8 2018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货运输量及增长速度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运输量

比上年增长(%)

货物运输量

万吨

2910.33

7.7

铁路

万吨

1531.90

0.3

公路

万吨

1378.30

17.3

民航

1255.50

45.7

旅客运输量

万人

221.82

-0.1

铁路

万人

103.76

3.9

公路

万人

99.69

-5.0

民航

万人

18.37

6.6





全年全市邮政业务量0.33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全年邮政业完成函件业务20.34万件,包裹业务52.97万件,快递业务收入956.71万元(比上年增长17.1%)。全年全市电信业务量9.76亿元,增长120.8%。年末固定电话装机量6.26万户,增加0.21万户;移动电话49.23万部,增加8.79万部,其中,4G电话31.44万部,增加6.33万部;计算机互联网用户8.73万户,增加1.38万户。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90.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1%,其中,入境游客3227人次,增长19.0%。旅游总收入29.2亿元,增长14.8%;旅游外汇收入232.85万美元,增长14.4%。


七、金 融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48.21亿元,比年初减少23.67亿元,比上年下降8.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22.31亿元,比年初增加3.81亿元,增长3.2%;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70.99亿元,比年初减少24.27亿元,下降25.5%。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11.13亿元,比年初减少7.53亿元,比上年下降2.4%。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6.18亿元,比年初减少0.8亿元,下降4.7%;非金融企业贷款余额294.96亿元,比年初减少亿元,下降2.2%。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5.93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寿险保费收入3.15亿元,增长10.1%;财产险保费收入2.78亿元,增长8.8%;全年保险赔付额3.34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寿险赔付额1.89亿元,增长13.2%;财产险赔付额1.46亿元,增长19.5%。


八、教育和科技

全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55所。其中:中学21所,职业中学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小学10所,幼儿园22所。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39944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18868人,中学在校学生12005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数2158人,幼儿园在校生6838人,特殊教育在校学生75人。全市教职员工共2630人,专任教师2343人。

全年全市取得省级科技成果13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3项,应用技术成果7项,软科学成果3项。申请专利73件,其中发明专利73件。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年全市共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影剧院4个,文化活动公园1个,青少年活动中心1个。全市拥有专业歌舞团、演艺经纪公司1个,夕阳红老年艺术团、书画工作室、花儿艺术团等民间文艺团体23个。电视有线播放节目174套、无线广播、电视节目39套,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为100%和99.6%。全年藏书量59万册,其中:纸质图书9万册,电子图书50万册。全年出版杂志6000册、报纸298期。规模化非物质文化遗产12项,蒙藏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8处。

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数165家,其中:综合性医院5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家,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机构1家,公共卫生监督机构1家,中心血站1家,药品管理机构1家,乡(镇)卫生院4家,卫生院分院及门诊部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30家,民营医院8家。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759人,其中,医生581人,注册护士629人。床位数1660张,其中,综合医院733张,乡镇卫生院49张,社区卫生服务站260张。

年末全市体育机构2个。国家级运动健将1人,国家一级运动员4人,二级运动员26人。获得第十七省运会34金33银40铜等共计183个奖项,获得2018年全国体校U系列游泳锦标赛女子B组(13-14岁)50米蛙泳第二名,女子B组(13-14岁)蝶泳第六名及100米蝶泳第八名。全年销售体育彩票5394.32万元。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636.38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7302.93元,比上年增长9.7%;人均经营净收入3247.31元,增长13.5%;人均财产净收入717.02元,下降33.9%;人均转移净收入369.11元,增长5.4%。全年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117.43元,比上年增长9.5%。
全年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15.55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9775.62元,比上年增长9.0%;人均经营净收入2096.27元,增长24.9%;人均财产净收入746.37元,下降35.9%;人均转移净收入297.29元,增长4.4%。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537.47元,比上年增长10.1%。
全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66.36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651.38元,增长73.7%;人均经营净收入15188.22元,增长4.0%;人均财产净收入412.61元,增长40.2%;人均转移净收入1114.15元,增长11.7%。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759.93元,比上年增长1.0%。

年末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6293人,比上年末增加6596人。其中,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5468人,增加2230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3423人,增加4251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402人,增加115人。全市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8798人,比上年末增加5758人。其中,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9929人,增加1147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8860人,增加4602人。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8306人,比上年末增加340人。其中,农民工参保人数70人,持平。全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7097人,比上年末增加1742人。其中,农民工参保人数9877人,比上年末增加691人。全市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5443人,比上年末增加2284人。

年末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520户、1240人。其中: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282户、836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238户、404人。


十一、资源和环境

年末全市地质公园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420公顷。全市森林面积42.8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2%。湿地面积144.9万公顷,其中自然湿地面积140.8万公顷。国家重点公益林生态补偿面积642.24万亩。年末全市人工造林面积3156亩,林业有害生物防治12.8万亩。全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9.7%。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粮食作物、畜牧业生产数据同期数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调整数。

3、工业经济效益指标中不含青海油田公司驻格企业、海西电力公司格尔木分公司;

4. 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6、限额以上批发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

7、参保数据不含铁路、石油和西藏驻格单位。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登记失业率、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数据来自市就业局;物价、城乡居民收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格尔木调查队;铁路营运里程及客货运输量来自青藏铁路公司格尔木车务段、货运中心;公路通车里程及公路客货运输量来自市交通运输局;民航客货运输量来自格尔木机场分公司;通讯数据来自电信、移动、联通格尔木分公司;邮政业务量来自市邮政管理局;;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格尔木支行;保险业数据来自市金融办;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科技数据来自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旅游、文化、体育数据来自市文体旅游广电局;报纸数据来自格尔木日报社;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低保数据来自市民政局;养老数据来自市社保局;林业数据来自市林业和草原局;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公安局;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数据来自州生态环境局格尔木分局;其他数据均来自统计局。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2019-2025 格尔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政府网站标识码:6328010005 青ICP备16000246 格公网备 63280102000002

地址: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哈西亚图路25号 邮编:8160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