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息公开 > 决算公开
关于2018年财政决算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9/11/29 16:55:44
发布单位:市政府办
来源:
浏览量: 67325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关于2018年财政决算的报告

——2019年8月26日在格尔木市第十四届人大第二十四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

 

尊敬的李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有关规定现将2018年财政决算报告如下。

一、财政决算情况

2018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全市财政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十三届三次、四次、五次全会精神为主线,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主动服务全市发展大局,深入推进财政各项工作,财政运行整体平稳、稳中有进,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根据州财政核定结果,2018年全市总财力为445058万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5896万元,上级财政补助收入265399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20803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573万元,调入资金387万元。全市总支出416508万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12051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还本支出33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424万元,年终结转28550万元。

20193月向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报告的执行数相比,部分数据因结算后州财政调整原因产生了增减变化:全市总财力比年初报告数增加266万元,主要是上级补助收入比年初报告数增加266万元,其中:州级一次性返还补助收入减少67万元,中央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增加110万元,省级文化事业建设费减少4万元,返还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增加227万,少生快富奖励经费县级负担部分减少4万元,增减相抵增加266万元。相应增加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66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情况

根据州财政核定结果,2018全市政府性基金总收入84743万元,其中:本年收入2548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4257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转贷收入55000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84714万元,调出资金29万元,年终无结余。20193月向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报告的执行数相比,无变化。

(三)国有资本经营收支决算情况

根据州财政核定结果,2018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收入558万元,其中:本年收入558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00万元,调出资金358万元,年终无结余。20193月向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报告的执行数相比,无变化。

需要说明的问题:一是关于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收情况2018我市重点企业延期纳税影响了税收收入总量,财税部门坚持“小税种、大管理”,加大非税收入组织,特别是加强与藏青工业园区税收分成事宜的沟通衔接,发挥了非税收入“以丰补歉”的作用,实现了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收1296万元。二是关于财政结转资金情况。根据省财政关于认真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相关规定,对各预算单位无法形成实际支出的专项资金28550万元进行了财政结转,其中:省州专项资金17649万元,本级预算资金7000万元,开发区预算资金3901万元。三是关于地方政府债券争取使用情况。2018年争取到位地方政府债券资金75803万元,其中:新增一般债券20770万元,新增专项债券55000万元,置换一般债券33万元。新增债券资金用于城市建成区棚户区改造及基础设施等公益资本性项目建设,置换债券用于归还到期存量债务本金。截止2018年,地方政府债务余额43.45亿元,在州财政批复的限额以内,专项债务率从157%下降到100%以内,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二、财政收支运行中存在的主要困难

收入方面。经济下行压力不减,今年国家将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将直接造成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较大幅度减少,并影响上级对我市的转移支付补助收入。支出方面。财政刚性支出有增无减,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等领域资金需求持续增加,加之政府债务逐渐进入还款高峰期,还本付息任务较重,进一步加大了财政收支平衡的难度。管理方面。部分项目前期工作薄弱、资金使用绩效意识不强、不同程度地存在资金等项目、建设施工进度缓慢。加之受季节性因素影响,施工期较短,资金不能及时形成有效支出,存量资金屡清屡累、财政支出即期拉动效应不高,未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完成2018年财政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坚持稳中求进,财政实力实现新突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强化预算收支管理,千方百计确保完成年度收支目标任务。财政收入保持平稳增长。我们始终坚持依法征管,完善综合治税联动机制,强化非税收入源头管控,加强与藏青工业园区就税收分成事宜进行沟通衔接,确保各项财政收入应收尽收,超额完成了既定目标任务,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3%。进一步强化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加大土地出让金征缴力度,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长2.7倍,创历史最高,为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和争取专项债券资金奠定了基础。财政支出管理水平逐步提升。立足我市实际,突出重点,有保有压,继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按照5%的比例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综合采取预拨、垫支、盘活存量等措施,切实加快支出进度,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法定支出及重大项目资金需求得到有效保障,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15.7%,财政支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明显增强。争取专项工作成效显著。深入研究国家政策导向,充分挖掘我市特殊性因素,强化部门协作,积极汇报衔接,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安排项目前期费1779万元。全年争取各类专项资金13.7亿元,增长25.4%,超出州定目标17.4个百分点,为总财力平稳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二)坚持统筹兼顾,三大攻坚取得新成效。对照年度目标任务,加大投入,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持用好“前门”,严堵“后门”,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举借,制定隐性债务化解方案,做到了对全市政府性债务底数清晰、责任明确、风险可控。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提前偿还存量债务和以前年度工程欠款9492万元,牢牢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聚焦重点根源,精准发力,确保成效,安排扶贫资金5276.8万元,其中市级资金2160万元, 增长20%重点支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产业扶贫、贫困人口综合保险、乡村振兴试点、空壳村“清零”等,实现了1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741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推动全面应用财政扶贫资金动态监控平台,实现对各类扶贫资金动态监控,确保扶贫资金投向精准,高效使用。支持打好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安排各类环境保护资金3.1亿元,认真落实草原生态补奖、草原管护、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退耕还林还草等政策,大力支持污染防治工作,全面推进 “厕所革命”进程,支持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淘汰燃煤锅炉180蒸吨,新建改建厕所2488座,城市空气优良率达到89.7%,地表水水质优良率100%,实现人工造林6450亩,恢复市区天然湿地2040亩,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20.6%,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阶段性成效。

(三)坚持服务发展,助力经济呈现新活力。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统筹各类财政资金,打牢发展基础,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严格落实降低增值税税率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全年减轻企业税费负担10.6亿元,并为盐湖集团等15户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的企业落实增值税留抵税额退税1.02亿元,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激发了市场活力。加大政府公共投资力度。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38个,涉及资金3.9亿元,落实地方配套资金5900万元,调整债券资金4亿元,有力保障了我市重点建设项目资金需求。大力推进PPP项目建设,垃圾分类处理项目入选财政部示范项目,获得奖补资金300万元。全力支持企业发展。认真落实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安排气价补贴1.16亿元,扶持企业发展资金1.35亿元,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扶持作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整合各类涉农资金3.98亿元,重点支持农场灌区引水枢纽水闸重建、野牛沟至瑶池公路、农牧区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等83 个项目,“多个口子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口子放水”的政策效应初步显现,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

(四)坚持倾注民生,保障水平得到新提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秉承“小财政大民生”的发展理念,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全年民生支31.9 亿元,占总支出的77.5 %。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安排教育发展资金71851万元,巩固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各阶段教育补助及费用减免,控辍保学有效推进,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昆仑、盐湖小学开工及宝库村小学改扩建,义务教育信息化、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等项目建设完成,教育投入“三个增长”及中高考升学率均走在了全省前列。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安排社会保障资38362万元,贯彻落实各类惠民补贴政策,保障扩面提质,建立医疗兜底保障机制、增强妇幼健康保障能力。安排市级专项资金4300万元,支持公立医院重点学科建设,职工社保缴费财政补助由50%提高到100%。有效落实国家调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基本工资政策,提高城乡居民医保、退休人员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政策补助标准。巩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建成昆仑创客创业小镇,大力支持特色劳务品牌建设和劳动力技能培训,促进城乡居民充分就业。推动文化旅游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安排文化旅游资金8954万元,改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支持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活动开展,“四馆”免费和大型体育场馆低收费向社会开放,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支持《天慕》电影上映,弘扬了主旋律。支持世界钾盐大会、省运会、旅游节、昆仑文化国际论坛等重大活动举办,瑶池景区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强力推进老城区改造。通过提请省政府发行专项债券、盘活存量资金等方式,多措并举,投入资金18.16亿元支持老城区改造,全年完成棚户区改造4800套,完成省定任务的115%

(五)坚持稳步推进,财政管理迈上新台阶。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州改革政策措施,各项财税改革事项持续推进。预算编制更加科学。以预算编制为抓手,紧扣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修订完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项目支出和政府采购等预算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着力解决公用经费和项目经费相互挤占问题,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由原来的66档细化为821档,项目个数压减30%。加快推进预算国库一体化,扩大直接支付范围,提高公务卡结算比例,结算率达到49%,执行效率显著增强。全面开展“清零”行动,打通盘活存量资金“最后一公里”瓶颈,除国家有特殊规定外,将存量资金全部收回国库,全年盘活财政存量资金8.2亿元,盘活率为98.5%,存量资金过大问题得到明显缓解。财政监管更加规范。纵深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对部门预算内项目逐一设定了绩效目标,逐步拓展重点项目评价范围,采取部门自评、第三方重点评价、财政再考评的方式,加大评价力度,对46个部门和31个重点项目评价结果进行了通报。大力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增强预决算透明度,除涉密部门和事项外,政府和部门预决算报告及相关报表全部进行了公开,公开率达到100%采取内部自查、部门互查、上下联动等方式,对扶贫领域、社会保障事业等重点资金进行监督检查,开展财经纪律、“小金库”、政府采购等专项检查,全年处理投诉案件4起、纪委转办案件3起,下达行政处罚5项,移交纪委线索1起,清退、收缴违规违纪资金121.3万元。政府采购规模增长14%,资金节约率达到9.3%政府采购行为不断规范,采购效率明显提升。教育培训更加注重实效。为进一步提升执业人员业务素质,建设一支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财会队伍,围绕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村级财务管理、政府采购等财经领域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全市财务人员、村干部、项目负责人共600余人次进行业务培训及廉政警示教育,提高了执业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为切实维护财经纪律、推动各项财税改革奠定了基础。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2019-2025 格尔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政府网站标识码:6328010005 青ICP备16000246 格公网备 63280102000002

地址: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哈西亚图路25号 邮编:8160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