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审批权限下放改革,压缩审批环节、缩短办理时限、实行动态评议等提升救助时效,审批权限下放前,从受理申请到调查审核,再到公示环节和审批发放资金,至少需要2个月时间;审批权限下放后,取消了民政局审批和第三次公示,压缩了申请时间。
权限下放后,乡镇由受理变成审批主体,村由信息上报变成低保审批流程中的参与者,担负基础评议的主体职能,有效增强了镇、村两级履职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同时,规定与低保经办人员和村(居)委会成员、相关工作人员有近亲关系的申请对象,需填写《备案表》进行报备,准确掌握低保家庭信息,建立专门的低保档案盒分类归档,入户调查记录完整。健全联动监督机制,使低保评议各环节阳光透明,有效防止错保、漏保、关系保、人情保等问题发生,极大地提高了救助对象的精准度,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度。
加强政策业务培训力度,保证每一位业务经办人员熟悉政策精通业务,完善低保公示制度,镇村两级通过固定的政务(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提升群众参与监督低保审批的参与率与积极性,加强社会救助政策宣传,利用新媒体、发放宣传手册、村民大会讲解等方式将政策送到群众身边,提高群众对社会救助政策知晓度。建立社会救助监管渠道,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接受全程监督,对存在的疑问,做到有疑必答、有疑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