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务公开 > 工作报告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一)
发布时间:2022/03/14 09:53:58
发布单位:市政府办
来源:
浏览量: 131675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市十五届人大二次

会议文件(十一)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2年3月10日在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代市长    冉  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是全市改革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州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稳步推进“四地”建设,深入实施“一优两高”,深度践行“四州战略”,顺利开启“五个城市”建设。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7.1亿元、增长5.4%,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7.3亿元、为年度预算的124.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665元、增长5.9%。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四五”顺利开局,正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一年来,我们奋力落实“四地”任务,副中心城市建设全面起势。盐湖工业股份公司完成司法重整成功复市。新增新能源容量750兆瓦,总装机5799兆瓦,分别占全省、全州的22.2%和50.2%。非金属采选业增长25.6%,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增长21.1%,旅游收入增长12.1%。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农副产品汇集保障试点落地,挤进全省绿色有机农产品输出地总体布局。部省共建高原美丽城镇稳步推进,中尼陆路商贸通道建设破题,国际陆港蓄势待发。在西部百强县排名上升至第28位,上榜中国县域品牌形象百优县(市),这是全市人民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的生动写照。

——一年来,我们坚决扛起生态责任,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成效显著。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3.4%,PM2.5平均浓度较考核基准年下降46.7%。地表水、一般水功能区、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安排环境保护资金4.4亿元,实施重点生态工程60余个。完成国土绿化1.5万亩,绿色矿山比例提高到80%,清洁能源发电量占90.7%,规上工业单位能耗下降8.1%,农业灌溉节水系数提高到0.49以上。青藏公路市域段沿线环境整治呈现新气象,长江源头全面禁渔。加强河湖长、林草长制工作,守护高原生灵在蓝天白云下自由健康生长。

——一年来,我们精准落实政策措施,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不断迸发。减免企业税费8.14亿元,到位各类专项资金9542.4万元,发放企业稳岗补贴522.9万元,直供电节约企业成本9752万元。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3.5%,普惠金融扩面26%。规上工业用电量增长12.5%,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3.6倍。旱码头商业步行街入选全省第一批旅游休闲街区,活畜、枸杞市场交易额均突破亿元大关。成功申报省级外贸转型基地,商品进出口额增长20.7%,有机枸杞产品出口连续八年列全省第一。招引各类资金64.3亿元,落实援青项目10个。市场主体增长10.3%,规上工业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结构调整在承压前行中稳步推进。

——一年来,我们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城乡发展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农牧民群众收入达到22414元、增长9.1%,增速高于城镇居民3.8个百分点,继续排在全省全州前列。争取上级资金1.1亿元,统筹涉农资金1.2亿元,落实惠农补贴资金8906.2万元,实施乡村振兴项目52个。建设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镇(村)4个、市级示范村社24个。村庄清洁行动实现全覆盖,农牧区“厕所革命”有序推进。扎实开展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工程,筑牢“三农”发展底板。增设城市社区3个,推动群众自治组织向园区延伸,消除服务管理的盲区死角。昆仑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承载能力有效提升,综合物流园活力进一步显现。

——一年来,我们不断强化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持续改善。民生领域支出占比79.5%,10大类5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圆满完成,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同比增长1.4倍。就业目标超过预期,城镇新增就业6276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6万人次。改造老旧小区22个,保障性住房“应保尽保”。义务教育“双减”政策有效落实,超大班额全面消除,教学质量走在全省全州前列。统筹“五医”联动,实行“药品带量采购”,药品价格整体下降50%以上。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卫生健康、“一老一小”等民生事业不断进步。召开格尔木市曲麻莱县共管共建黄河源昆仑社区联席会议,制定“1+14”行动措施,推动生态移民共享发展成果,省委建军书记给予工作肯定。

——一年来,我们牢固树立系统思维,敢担当善作为导向更加鲜明。建立市级领导包联机制,两轮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按时序推进,土地例行督察整改取得阶段性成果,格尔木至老茫崖公路扩建、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综合客运枢纽站、地表水厂、水系连通等项目进度加快。统筹重点领域改革,集中攻坚营商环境突出问题,96%的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青信融”平台格尔木工作站上线测试。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重视统筹协调发展,老龄、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工会、红十字、慈善、志愿服务、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取得新成效,民族、宗教、审计、统计、外事、侨务、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国防动员、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人民防空等工作迈出新步伐。第三次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摘得平安中国建设最高奖“长安杯”。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狠抓政府自身建设,努力为全市各族人民服务。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实施办法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规定,制定和修改完善各类制度30余项,撤并各类临时机构150余个。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3件、政协委员提案80件。加强作风建设,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压减一般性支出30%、“三公”经费5%。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扛住了疫情多地散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冲击,顶住了各种风险挑战交织叠加的压力,在砥砺奋进中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难能可贵、实属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关心关怀,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省州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委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勠力同心、克难奋进的结果,是市人大和市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格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指战员和中央省州在格单位、西藏自治区驻格单位,向倾情帮扶我市的中央定点单位、浙江省温州市,向关心格尔木发展的各界人士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我们清醒地看到,世纪疫情冲击之下,百年变局正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更具不确定性;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既面临一些长期积累的老问题,又面临不少新课题、新挑战,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结构调整任重道远,城市功能配套短板突出。我们必须直面问题和困难,坚定信心,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举措加以解决和克服,努力把政府工作做得更好、更实、更贴近人民群众。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2019-2025 格尔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政府网站标识码:6328010005 青ICP备16000246 格公网备 63280102000002

地址: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哈西亚图路25号 邮编:8160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