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务公开 > 主题分类
关于印发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2/28 15:29:28
发布单位:市政府办
来源:
浏览量: 339567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各行政委员会,市政府各局、委、办,昆仑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属各企事业单位:

《格尔木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22年2月22日

格尔木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国发〔2021〕11号)《青海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青政〔2021〕77号),落实《格尔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展示格尔木新形象等方面的综合价值和多元功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推进健康格尔木、文明格尔木建设。到2025年,全市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素养和体质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高原特色体育进一步凸显,经常参加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全市各街道(乡镇)、行政村(社区)公共健身设施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7平方米以上,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名,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达到91.5%,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位居全省前列。

二、主要任务

(一)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加强现有村(社区)全民健身工程的升级改造,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体系。部署建设新区全民健身路径,完善湿地公园健身步道健身设施。建设新区综合体育场馆、全民健身中心、游泳馆、自驾车营地公园、方程赛车赛事城等项目,建设大格勒户外营地、昆仑山户外营地、乌图美仁户外营地、东台吉乃尔户外营地、玉珠峰国家登山基地等项目。加强新区游客集散中心冰雪大世界设施建设。升级改造格尔木市体育馆,完善相关设施设备,新建笼式足球场3个。继续落实市体育场免费向公众开放政策,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做好市体育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工作。

牵头单位:市文体旅游广电局

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商务科技和信息化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组织参加全省运动会群众赛事活动、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展元旦、春节、体育节等重要节日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开展纪念毛泽东同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世界雪日”等主题活动,全市每年举办各类单项体育赛事活动不少于10次,举办各类综合运动会、职工运动会、学生运动会等不少于3场次。创建全国运动健身模范市。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举办全省冬季运动会(冰雪健身大会)分会场系列活动,推广普及冰雪运动。规范发展登山、骑行、徒步、汽摩户外赛事,打造特色体育品牌,促进体育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普及“三大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等项目,提高运动水平。打造以“民族团结杯职工五人制足球赛”“青海省足球甲级联赛格尔木赛区”、篮球、羽毛球联赛为引领的单项联赛体系。深入开展锅庄舞、健身操、武术类、棋类等运动,支持推广传统射箭、赛马、民族式摔跤等特色体育运动。

牵头单位:市文体旅游广电局

责任单位:市总工会,东城区行委、西城区行委、市教育局、

民族宗教事务局,各企事业单位

(三)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将国民体质监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试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作为指导科学健身的重要依据,全市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组织适龄人员积极接受测试和调查。大力指导和推广居家健身和全民健身网络赛事活动。加大全民健身公益广告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宣传普及科学健身和健康知识。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扩大队伍规模,打造一支复合型社会体育指导员骨干队伍,提高指导服务率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组织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新兴时尚运动项目、大众型运动项目推广普及工作,扩大运动项目普及面。弘扬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精神,组建体育社会志愿者队伍,开展线上线下志愿服务。

牵头单位:市文体旅游广电局

责任单位:市总工会、团市委,市教育局、卫生健康委员会、融媒体中心,各企事业单位

(四)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完善以市体育总会为枢纽,各类单项体育协会为支撑,基层体育组织为主体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重点加强格尔木市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和农牧民体育协会等体育组织建设。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承接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促进体育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对队伍稳定、组织活跃、专业素养高的全民健身社会组织给予资金、场地、教练、培训、等级评定等方面支持。对新兴项目的体育社会组织在赛事创(承)办、宣传推介、合作交流、人才培养、组织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强体育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促进体育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引领社会组织正确发展方向,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体育社会组织全面贯彻落实。

牵头单位:市文体旅游广电局

责任单位: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民政局、融媒体中心

(五)推动体教融合取得新进展。深入贯彻落实《青海省体育局、青海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青体办〔2021〕93号),大力推进体教融合,探索建立新型业余体校。以中小学“双减”为契机,鼓励群体中心、各单项体育协会、各体育类培训机构为学生提供专项运动技能培训,初步形成从小学到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体系。以“阳光体育”“体育大课间”为抓手,推进青少年体育“健康包”工程,开展针对青少年近视、肥胖等问题体育干预。围绕“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组织开展各级学生运动会、青少年体育夏(冬)令营等活动,在青少年中推广田径、游泳、球类、武术类、民族传统项目、冰雪运动项目,扩大项目普及率。帮助学生享受体育锻炼的乐趣、增强体质、建全人格、锤炼意志,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

责任单位:市文体旅游广电局

(六)促进重点人群健身活动开展。在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推行工间操、眼保健操、“健身一小时”活动,举办职工运动会、职工单项赛事活动。完善公共健身设施无障碍环境,举办各类残疾人体育赛事,开展残疾人康复健身活动。提高健身设施适老化程度,推广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休闲项目,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赛事活动。推动农牧民、妇女等人群健身活动开展。

牵头单位:市文体旅游广电局

责任单位:市总工会、妇联、残联、老龄委,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各企事业单位

(七)积极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紧扣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全国文明城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规划新建或扩建一批民族传统射箭、赛马等场地,配备一批适应群众需求的健身设施。培养一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专业人才,创新和培育民族传统体育新品牌,组织参加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传统射箭、赛马、民族式摔跤、武术等体育赛事活动。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进社区,提高全市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普及率,加强青少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人才培养,确保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后继有人”。

牵头单位: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文体旅游广电局

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局

(八)营造浓厚全民健身社会氛围。利用体育场电子屏、灯箱广告、格尔木市融媒体中心各平台、格尔木市体育官微、短视频平台等媒体渠道,加强体育赛事、全民健身法治、健康知识、健身常识、模范典型的宣传,大力弘扬高原体育精神,讲好群众健身故事。强化全民健身激励,向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体育运动水平等级标准达标者颁发证书。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公众对全民健身的知晓率、参与率,凝聚社会各界科学健身的正能量,营造健康向上的全民健身社会氛围,提升体育文化影响力。

牵头单位:市文体旅游广电局

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局、融媒体中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格尔木市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作用,推动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格尔木市人民政府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年度财政预算,完善多元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领域。将全民健身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对标考核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等基本指标。探索建立体育与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模式,推动体卫融合。市总工会、残联、妇联、团市委,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局、民族宗教事务局、民政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文体旅游广电局、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将全民健身融入本行业专项规划计划或重要政策措施。体育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单位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和督促指导。

牵头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体旅游广电局

责任单位:市总工会、残联、妇联、团市委,市教育局、民族宗教事务局、民政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场监督管理局

(二)健全政策法规制度。制定完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及场地建设等方面的专项政策和具体措施。制定出台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活动政策措施,有力促进全民健身活动高水平发展,提高公民身体素质。加强全民健身行政执法和法治宣传,对不符合条件的体育类社会培训机构依法予以整改、关停。形成常态化监督检查,促进体育类社会培训机构依法、依规健康发展。

牵头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司法局、文体旅游广电局

(三)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创新全民健身人才培养模式,将全民健身列入市党校重点班次教学内容,设置全民健身等方面培训课程,提升党政领导干部体育认知和专业素养。运用线上线下手段和资源,加大体育部门领导、体育业务骨干、体育教练员、体育教师和协会体育骨干的培训力度,培养一批“懂体育、爱体育、钻体育”的体育组织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加强健身指导、组织管理、科普宣传、项目推广、志愿服务等方面的人才培养供给。畅通各类培养渠道,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人才培养,形成多元化的全民健身人才培养体系和科学评价机制。积极稳妥推进指导群众健身的教练员职称评定工作。

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

责任单位:市委党校、市总工会、团市委,市人力资源和社

会保障局、文体旅游广电局

(四)加强全民健身安全保障。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理清举办各类健身活动、群众性体育赛事的安全责任,依照法律法规明确举办方、参与者相互间的权利、义务,依法处理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中发生的违法、事故、纠纷、损伤等问题。加强对各类健身设施的安全运行监管,完善公共体育场馆应急避难(险)功能转换预案,配置急救设备、应急救援志愿服务者或工作人员,确保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服务达到防疫、应急、疏散、产品质量和消防安全标准。加强对高危险体育项目、高风险赛事活动的审批、备案和事中事后监管。坚持防控为先,坚持动态调整,统筹赛事活动举办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牵头单位:市公安局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文体旅游广电局、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20019-2024 格尔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青ICP备 16000246

地址: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哈西亚图路25号 邮编:816099

电话:0979-8415161 邮箱: email@geermu.gov.cn

格公网备 632801020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