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本地要闻
苏弥山庄:“生态+农业”双擎驱动 打造绿色发展样板
发布时间:2023/08/15 10:12:39
发布单位:市政府办
来源:格尔木市融媒体中心
浏览量: 3165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距离格尔木市区近70公里的苏弥山庄,是我省首个“中国农业公园”。

从远处望去,苏弥山庄犹如镶嵌在荒漠中的一片绿洲,它构筑起格尔木西郊一道坚固的绿色屏障。在保护生态、防风固沙的同时,苏弥山庄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其产业模式在全国农业公园创建单位中独树一帜。

多年来,由青海芝润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打造的苏弥山庄从生态、环境、农业与文化多角度出发,将“荒漠化土地治理、农业双创园区、昆仑文化品牌”融为一体,以“生态+农业”双擎驱动,全力打造绿色发展的高端形态。如今,苏弥山庄已发展成集沙化治理、土壤改良、现代农业、有机环保、植树造林、花海果园、科普研发、观光采摘于一体的多功能农业公园。

眼下正是枸杞采摘季,苏弥山庄的有机枸杞也开始了头茬采摘,在6000亩的枸杞林里,饱满红润的红枸杞缀满枝头,工人们双手飞快地采摘,现场一派丰收景象。“每年这个季节都会从河南老家带过来一批人进行枸杞采摘工作。今年我们带了200多个人,每人每天能采100多斤,每个人都能挣到100多块钱。他们年纪大了,进厂进不了,然后就带到这边来,既为公司解决了采摘难的问题,也让他们挣到了钱。”劳务经纪人蔡晶玲说,苏弥山庄今年的红枸杞收成不错,预计能够采摘近百万斤鲜枸杞。为了保证头茬枸杞能够及时采摘,苏弥山庄从四川、河南等地雇佣了1500多名采摘工前来采摘枸杞。

据了解,2015年底,青海芝润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启动了万亩荒漠化新生态有机治理项目。项目整体以“推进沙地生态综合治理,打造绿色有机农林基地”为指导思想,采取节能灌溉、地下取水、乔灌结合,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做到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架线、修路、打井、平整土地、种植、管护,一步一个脚印,如今,这一棵棵枸杞苗经过管理人员的精心管护,已经形成了集中连片的枸杞经济林,枸杞一跃成为公司发展收入的支柱产业之一。

苏弥山庄生产调度室主任赵振胜说:“通过这几年的发展,苏弥山庄种植红枸杞的面积已经达到6000余亩。我们逐步提升产品品质,走高标准、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打造纯有机、无污染枸杞,产品受到国内外顾客的欢迎。”

曾经的沙漠被枸杞经济林披上绿装,6000余亩绿意盎然的枸杞林,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丰收”。

“每年4、5、6这三个月,平均不到十天就有一次沙尘暴,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我们一直在‘输血’,目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目共睹。”苏弥山庄总经理尹需要说。

为了锁住风沙口,苏弥山庄打造了70.67公顷防护林,树种以新疆杨为主,兼种胡杨、沙枣、白刺、柽柳、白榆、竹柳、杏树、桃树、苹果树等。其中,新疆杨种植17万多株,其它树种16万多株,特色黑红枸杞林下经济作物200多万株,苗木整体成活率达90%以上,防护林生机勃勃,已有葱郁之势。此外,苏弥山庄还有一块采摘片区,片区共有20个温室大棚,棚内种植的葡萄、人生果、番茄等果蔬长势喜人。

“我们前几年还试种过有机中草药、油菜籽、藜麦等一些农副产品,后来发现还是枸杞最适合这片沙漠,所以我们选来选去还是以种枸杞为主。我们还有2000多亩地,后面按照政府的政策要求以及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再选定种植产品。”尹需要表示。

沙漠造血,已然让这片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2019-2025 格尔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政府网站标识码:6328010005 青ICP备16000246 格公网备 63280102000002

地址: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哈西亚图路25号 邮编:8160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