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期(总第9704期)
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2022年,格尔木市扎实开展“营商环境整治年”活动,加快推进“四地”建设,瞄准市场主体关切、营商环境改革的难点痛点,全力营造一流的政务服务、投资建设、产业发展、创业创新和法治人文环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营造透明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严格依照清单实施行政许可,分类编制政务服务事项“三办”清单,95%的审批事项网上可办。与22个省(自治区)的373个县(市、区)政务服务部门云上签订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协议,并与106个县市建立“跨省通办”帮办代办工作机制,设置线下专窗,累计办理业务8660件。新办企业网上办照率100%,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好差评汇集数据34.2万条,满意度100%。优化投资项目前期审批流程,申报并赋码项目128个,总投资210.15亿元,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现“发放营业执照、印章刻制、领取税控盘、发放发票”一站式、一窗式办理。
营造开放便利的投资环境。坚持市场准入平等,全面落实“非禁即入”要求,严格执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开展专项清理活动,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政府采购意向公开工作,严格执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依法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权利。继续扩充“政采云”平台电商数量,平台入驻电商398家,上架商品近3000种。大力推进市场主体培育,制定《格尔木市关于进一步加大助企纾困力度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新培育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盐湖工业、汇信公司等企业争取省级工业发展资金3469万元。
营造成本适宜的产业发展环境。持续推动减环节、简流程、压时限、提效率、优服务工作,落实减税降费惠企政策,退还留抵税额超35亿元,减免各类税费超13亿元。CPI指数涨幅控制在3%。金融机构累计投放各类企业贷款59.18亿元,同比多投8.23亿元、增长16.15%。其中,累计投放小微企业贷款21.51亿元,同比减少6.68亿元、下降23.70%。人民币贷款余额186.86亿元、同比增长0.47%。加大上下游产业对接,以短缺产品和空白产品为切入点,加大与招商引资项目对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供应链,积极推动产业跨领域协同配套。完成上下游产业对接金额达34亿元。
营造充满活力的创业创新环境。加强人才引进培育,从支持引进培养各类人才、加强人才待遇保障等11个方面推出“含金量”较高的人才新政,累计引进各类人才2400余人,创业孵化基地入孵企业达到28家。制定人才引进30条措施,先后引进高端管理人才5人,签约高层次共享人才4人,加强院士、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中试基地科研平台建设,引进博士2人,专业技术人才8人。聚焦要素供给、行政执法、政策兑现等营商环境中易出现问题,定期邀请企业、商(协)会、职能部门、第三方代表沟通协商解决。开展法律服务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系列活动,及相关培训、普法宣传,深层次多方面助力企业安全合规良性发展。
营造公正包容的法治人文环境。健全“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机制,开通涉企案件诉讼绿色通道,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共录入数据33.6万条,其中双公示共计3.5万条,行政许可2.5万条,行政处罚9007条。积极向青海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报送“双公示”信息,积极开展信用承诺,实施城镇道路交通提升行动,城南片区巴音路、布青路、十一路、乌兰东路等建设项目均已完工。3个城市书房和2个社区健身房建成并投入使用,13个城镇老旧小区实施改造,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808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