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本地要闻
格尔木文旅融合焕发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3/08/30 14:45:24
发布单位:市政府办
来源:格尔木市融媒体中心
浏览量: 3219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缤纷夏日,满城芬芳。漫步在格尔木市各景区、公园,处处涌动着文旅产业千帆竞发、异彩纷呈的汩汩热潮,让人惊喜、令人赞叹。

在格尔木,可以奔向巍峨的昆仑山,领略玉虚峰的壮美;可以畅游昆仑大峡谷,感受最神秘绝境;可以走进胡杨林,欣赏生态之美丽;可以漫步将军楼公园,追根溯源传承红色精神……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独特的山水美景和历史文化。旅游业日益成为格尔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朝阳产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近年来,格尔木市依托区位优势和独特的旅游资源,锚定目标,通过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着力增强格尔木在柴达木旅游板块的核心引领作用,加快将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文化优势转变为旅游大发展的新优势,积极将格尔木市打造成柴达木大旅游圈内以生态、文化、工业、旅游互融共进为鲜明特色的高原生态全域全季旅游城市,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目前,全市已建成昆仑旅游区、将军楼公园2个4A级旅游景区,梦幻盐湖、第三片胡杨林、野牛沟—瑶池(含玉虚峰)、南山口(昆仑山门)、天骄风情园(787草原)等17处旅游景区,开辟了昆仑山道教寻祖游、可可西里科普考察游等8条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线路,昆仑山大峡谷、梦幻盐湖、315国道U型公路、“马尔代夫”“小三亚”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红打卡地。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我市共接待游客304.26万人(次),旅游收入17.32亿元。格尔木市正在成为一个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和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生态旅游

推动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格尔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83%,PM2.5平均浓度值为24微克每立方米;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城市建成区园林绿化总面积达到826.62公顷,其中公共绿地285.88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3.67%,绿地率20.67%,人均公园绿地12.82平方米,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2022年底全市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42.21%,草原生产力得到不断恢复。

不断优化文化旅游资源配置,推动生态旅游牵手、文化旅游融合,谋划实施文旅重点项目10个,总投资3.5亿元,无极龙凤宫及西王母瑶池游客服务中心启用,六子湖生态文化教育基地揭牌,户外健身设施建设维护工程基本完工,方程赛车一期配套工程完成85%以上,318自驾车营地完成80%,国防教育展示馆、盐桥路窑洞砖房旧址提升改造项目、大格勒乡窑洞遗址保护工程正有序推进,昆仑文化体验中心(昆仑阁)正完善布展方案。这些稳步推进的旅游项目让高原旅游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接下来,格尔木市还将持续深耕独特的旅游资源,以重点项目为牵引,把生态保护利用与文旅发展、城市提升结合起来,用好用活特色资源,积极构建“生态、健康、和谐”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

产业融合

共绘富民强市发展蓝图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特色,成就一方美食。”格尔木市孕育了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的格尔木蒙古羊、唐古拉牦牛、唐古拉藏羊等优质牛羊品种。

去年,格尔木市人民政府正式出台全面融入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实施方案, 为格尔木市推动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提供了政策指导,将有效推动格尔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绿色消费,实现生态资源向生态价值的有效转化,为全省全州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贡献力量。

建立了大格勒乡枸杞产业带、郭勒木德镇市郊“菜篮子”产业带、乌图美仁生态畜牧业产业带和唐古拉山高原有机畜牧业产业带,使得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与此同时,长江源村被评定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金鱼湖民族风情园被评定为青海省乡村旅游示范点。成功申报唐古拉山镇牛羊肉2个绿色农产品和格尔木蒙古羊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进一步提升本地特色农产品的影响力。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生态畜牧业合作社20个,累计投资1569.5万元。

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蒙古羊产业,着力提升羊肉产品加工能力,完善加工生产体系,已初步形成集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经营模式。

截至目前,乌图美仁乡那陵格勒合作社入社46户、牧户入社率80.7%,入股牛羊2010头(只),组建畜群33个;全村草山面积325.07万亩,入社草场面积259.02万亩;入股总股份14850.94股,股金达到742.55万元,一产收入达到532.09万元。郭勒木德阿拉尔合作社入社21户,牧户入社率39.62%,入股牲畜7099头(只、匹、峰),组建畜群18个;全村草山面积251.27万亩,入社草场面积62万亩;入股总股份7584.91股,入股金额达379.24万元,一产收入达到73.1万元。

近年来,格尔木市依托旅游业发展,让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旅游业在带动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领域,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振兴支撑点。

文化惠民

打造文旅融合阵地

为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提升当地文化娱乐体验感,格尔木市围绕群众兴趣建阵地建载体,举办群众广场文艺演出、“戏曲进乡村”等活动,组织创编《党的声音》《领航新时代》等文艺作品16部,引进儿童音乐剧《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白雪公主》,印刷出版《仰望昆仑》,发挥文艺精品价值引领作用。

做好文化馆、图书馆、将军楼公园免费开放及延伸服务,举办2023年首届“昆仑之星”全民舞蹈才艺大赛。联合河南卫视倾心打造“中国节日”录制节目《王母宴瑶池》,人民日报、今日头条、腾讯新闻、抖音等多个平台引发国潮热议。

广泛开展群众体育及赛事活动,组织举办全民健身操、三人篮球挑战赛等比赛。挖掘开发射箭、赛马、摔跤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同时,着力打造“山宗水源格尔木、高原梦幻盐湖城”文旅品牌,举办昆仑文化旅游节、昆仑山敬拜大典节会、玉珠峰登山节等活动,通过品牌活动,大力宣传推介格尔木,让更多人走进格尔木、感受格尔木、了解格尔木。

不断加大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宣传力度,青藏公路建设指挥部旧址(将军楼)列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蒙古族服饰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郭勒木德镇国家级木雕刺绣之乡、乌图美仁乡国家级那达慕之乡列入国家级特色文化乡镇,海西蒙古族服饰制作工艺传承基地、青海蒙古达罗牌保护研究传承基地、藏族手工技艺传承基地等8个基地列入省州非遗传承基地。

下一步,格尔木将进一步立足资源禀赋、发挥自身优势,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及特色产业优势,既打山水牌、文化牌,又打特色产品牌,不断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2019-2025 格尔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政府网站标识码:6328010005 青ICP备16000246 格公网备 63280102000002

地址: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哈西亚图路25号 邮编:8160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