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图 记者 张金凤 通讯员 东科力加
姚燕北是青藏集团公司格尔木工务段综合车间汽车司机,2020年开始担任格尔木至唐古拉、格尔木至茫崖湖区间13个生产车间35个班组700余人的蔬菜食品的输送任务。3年多时间里,不论春夏秋冬,他都穿梭在高寒缺氧、人烟稀少的“无人区”,把食品蔬菜及日常生活用品及时送到职工的手中,他也被职工亲切地称为“送菜哥”。
今年34岁的姚燕北是工务段综合车间第三位“送菜哥”。从海拔2800米的格尔木到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三年多累计行驶达240000多公里。
格尔木工务段担负着青藏线格拉段以及格库线1580公里的线桥设备养护维修任务,管辖区段90%以上地处高寒缺氧的戈壁荒漠和盐湖无人区。因地处偏远,沿线车间班组的日常生活供给只能靠姚燕北定期配送。
在许多人眼里,送菜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但在高寒缺氧的青藏线上送菜却非同寻常。姚燕北平均每周要开着保温车向格拉段、格库线运送一次食品蔬菜,每个星期三出发前,他都要调整好保温车的温度、气压,冬天要保证汽车在冻土及冰雪、荒漠地段不抛锚打滑、食品蔬菜不上冻;夏天要保证汽车在沼泽及滩涂不趴窝,食品蔬菜不腐烂,运送途中,他时刻面临高海拔、缺氧以及暴风雪等恶劣环境的考验。
为了控制好保温车的温度,不让一片菜叶变黄变烂、不让一粒粮食变质,每次送菜前,他要多次钻进保温车里,一遍遍感受气温,直到里面温度恰到好处。青藏铁路格拉段的天气有“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路途中,他随时根据天气变化,调节保温车的温度,突降暴雪冰雹时,他就爬到车顶,用棉帘把车顶的通风机包住。2021年11月份,保温车在海拔5010米的风火山上突然抛锚,面对零下30℃的严寒天气,他整整修理了两个小时才排除故障,双手被严重冻伤。
2022年12月,送菜车行驶到距离花土沟线路车间20余公里的地方时,荒漠中突然刮起沙尘暴,漫天黄沙,能见度不足5米,为了保证行驶,他在呛人的沙尘中停车等候了5个多小时,直到沙尘散去才继续上路,直到傍晚才到达花土沟,尽管饥肠辘辘,但他没有想着先吃饭或是休息,而是赶忙叫职工们一起抬米面、搬蔬菜。
由于青藏铁路恶劣的自然环境,姚燕北每周往格拉段送一次菜,往返需要三天,每次行驶里程达到1200公里;每周往格库线送一次菜,往返需要两天,往返里程达到1000公里,每年累计行驶80000多公里;从海拔2800米的格尔木到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从戈壁荒漠到草原、无人区,他有时候一天当中要经历狂风、暴雨、冰雹、暴雪等四季变换的天气。“每次到一个车间或一个班组,看到职工期盼的眼神,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姚燕北说。
常年往返高寒缺氧地区,头昏脑涨成为家常便饭。他曾多次被困顿于人迹罕至的无人区,在漫天的风雪中孤独坚持。
姚燕北说,“比起每天整修线桥设备的干部职工,我这点苦和累算不了什么。”寒来暑往中,他用默默的坚持,按时将给养送到偏远的职工身边,那孤独行驶的保温车,就像一叶扁舟,满载着温暖,奔驰在雪域高原的冰天雪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