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践行为民宗旨。我区把为群众办实事作为主题教育的落脚点,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主题教育落地见效。一是解决商贸小区取暖等问题。辖区商贸小区自建成以来存在诸多历史遗留问题引起居民群众矛盾纠纷,我区多次召开议事协商会,积极协调物业、辖区单位解决,使老管道烧不热、树木无法正常浇水、车辆管理和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维修和更换、冬季取暖等“老大难”等问题得意圆满解决。二是解决旱厕改造问题。针对东城区班子新增问题清单中辖区旱厕整治成效差的问题,我区把这一民心工程做到有人问、有人抓、有人管,并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对辖区出租院(大杂院)旱厕进行摸底梳理工作,确保旱厕摸排整改上报数据精准。同时确定改造旱厕102座,拆除14座,提升改造88座。经过多次现场实地摸排和调度会协商,拟在辖区修建公共卫生水厕26座,集装箱式厕所5座。截至目前累计拆除旱厕5座。通过提升改造辖区环境卫生切实得到改善。三是解决“飞线”问题。针对辖区街面空中、各物业小区、无人管理小区、出租院电线电缆杂乱及周边空中飞线乱拉乱搭等现象,我区高度重视,要求各社区对街面空中、各小区、无人管理小区、出租院业主电动车使用情况、楼道口、安全通道等位置进行排查,摸排飞线位置和数量,摸排出114处整治114处。未治理的飞线问题梳理上报市创城办,经过市创城办召开专题研究会,明确住建局和工信局对其整改。后期我区将不定期进行排查飞线工作落实情况。四是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为提升人居环境,我区以“六大行动”为依托,认真落实城乡环境清洁行动责任,全力推进城乡环境清洁行动工作。在沱沱河地区和109国道沿线段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26次,参与人员4000余人次,出动车辆190余辆,捡拾垃圾1400余袋,清理清运垃圾100余吨,开展宣传活动2次,悬挂横幅30余条,发放宣传页(册)1700余份。同时要求第三方保洁公司每天做好109国道沿线段日常保洁工作,累计清理清运垃圾130余吨,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切实提升。
(三)提升为民服务。今年以来,我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抓手,紧盯全年投资目标任务,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动项目建设“大提速”,切实将主题教育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实效的强大动力,完成2023年由东城区承建的新建、续建项目共18个,总投资16592.33万元。其中为民办实事项目2个,分别为格尔木市大格勒乡垃圾压缩中转站建设项目,总投资364万元;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沱沱河地区垃圾填埋场维修改造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完成重点建设项目2个,总投资3507万元,其中大格勒乡生活污水治理建设项目,总投资2907万元,格尔木市大格勒乡菊花村高原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项目,总投资600万元;完成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1个,为大格勒乡四村产业综合提升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749万元。完成冬季清洁取暖项目2个,总投资1005.48万元,大格勒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建设项目,总投资400.68万元。完成其他重点续建项目4个,总投资6121.4万元。其中大格勒乡查那村乡村振兴示范试点村建设项目,总投资650万元,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沱沱河支路改造工程,总投资1180万元,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生活污水污染防治工程,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生活垃圾污染防治工程,总投资4291.4万元。目前所有项目均已完工,发挥项目实际效益,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四)维护社会稳定。我区持续推进“平安细胞”等创建活动,夯实全区社会稳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一是健全基层治理体系,加大村( 社区)队伍治理能力建设,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治意识、政治内容、政治活动等内容的学习,继续巩固“党建+N”基层治理模式,结合以“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为内容的“五治”要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抓全面统筹,抓系统推进,抓整体效应,使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体系更为完善、路径更加多元。二是认真贯彻平安青海、平安海西、平安格尔木和各级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打、防、控、管”并举,深入推进综治维稳工作落实。及时调整组织机构,形成辖区成员单位全力抓的齐抓共管良好局面。建立健全领导联点制度,落实矛盾纠纷办理责任、落实重点群体重点人员稳控责任,促进了基层工作全面落实,确保重点部位防控措施安排部署到位。截止目前,共排查矛盾纠纷316起,化解316起,化解率100%。三是开展平安建设宣传活动。依托平安建设宣传月、法治进乡村,组织网格员走街入户,提高辖区居民群众自我安全防范意识,预防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保障自身和家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使群众掌握了自我安全防范常识,对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平安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并为119名专职网格员配备装备155套,确保城乡更安宁,群众更安乐,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