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障制度是党和政府的一项民生工程,关系到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年来,格尔木市医疗保障局主动作为,以医保“小窗口”服务群众“大民生”,不断优化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后顾之忧,兜牢民生底线,让参保群众更有依靠。
“互联网+医保”解民忧。市医保局积极推进“互联网+医保”建设,持续宣传电子医保凭证的便利和优势,扩大电子医保凭证应用场景,切实提升医保服务效能,为广大参保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医保服务。
实现个人账户家庭共济。职工参保人利用青海医保APP绑定家庭成员后,被授权人可凭本人电子医保凭证使用授权人符合规定的个人账户资金,开通参保职工使用医保个人账户为配偶、父母、子女缴纳医保的功能,增强职工个人账户共济作用,切实提升参保群众医保获得感。
完成异地就医服务升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现“从有到优”,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常驻异地工作人员、异地转诊人员可以享受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线上线下均能完成备案。住院、普通门诊、门诊慢特病、药店购药的相关费用可以即时报销,省时又省力。取消省内异地就医限制,实现了“一卡(码)通全省、省内无异地”。异乡不愁医,看病不再难,从群众的期盼变成了现实。
家门口办医保顺民意。市医保局深入推进医保领域“放管服”改革,做优做实医疗保障经办服务网络,把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保经办服务下沉到家门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探索三级医保经办体系建设。在全市各医保经办机构、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加挂“医保便民服务中心(站、点)”标牌,配齐医保经办服务工作人员,将参保信息查询、个人权益打印、参保登记、异地就医备案等高频经办事项下沉至乡镇(街道)、村(社区)办理,实现基层群众医保业务办理“大事不出乡”“小事不出村”。积极探索“医银合作”,利用农业银行网点多、分布广、服务标准化等优势,将医保窗口“搬进”银行大厅,为参保单位及个人提供医保“一站式”办理服务,着力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
推动智能医保“村村通”。各乡村卫生室陆续安装了智能读卡器、终端扫码及扫脸设备,就诊村民可直接刷脸或刷电子医保卡进行挂号、缴费和结算,特别是刷脸这种新型医保结算方式,有效解决了部分老年患者使用医保电子凭证不畅的问题,不仅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效率,也让就诊村民享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
多层次保障惠民生。近年来,格尔木市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基础上,创新性提供更全面的医疗保障,更好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元化医疗保障需求。
创新开展防贫关爱金救助。格尔木市每年财政投入100万元作为基础资金,社会捐助进行补充,设立防贫关爱金,对因病致贫返贫人员进行兜底救助,最高救助比例达个人承担医疗费用的80%,形成了“基本医保+大病医保+医疗救助+关爱金兜底”四重保障体系,切实减轻贫困患者就医负担。
推广青海健康保满足多元保障需求。青海健康保不受年龄、既往病史、健康状况、疾病风险和职业类型等条件限制,青海省各地区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员均可投保,符合条件的高额医疗费用在医保报销之后能给予补充报销,切实提升了重特大疾病和多元医疗需求保障水平。
多措并举转作风暖民心。市医保局始终把提升服务保障作为日常工作的落脚点,针对医保领域急难愁盼问题开展调研,实打实地研究,提出思路办法和政策举措,推进医保高质量发展。
建强经办服务队伍。配齐配强医保经办人员,开展医保经办系统岗位练兵比武活动,突出实践导向、强化实操能力,着力培养一批提笔能写、开口能说、问策能对、遇事能干的医保服务人员,推进医保经办管理更加专业化、服务规范化,全面提升医保经办服务质效。
深化“放管服”改革。在经办大厅配备业务自助查询办理一体机,并设置专人引导,加快推动“自助办”。将门诊特慢病病种认定权限下放至市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九五二医院、健桥医院办理,实现医保业务“院端办”,群众办事更加透明高效。逐步探索综合柜员制改革,整合窗口业务,变群众办事“多头受理”为“一窗办理”,变“群众奔波”为“信息跑路”,切实增强参保群众对全市医疗保障工作的满意度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