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上昆仑 > 发展改革
全市“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工作加快推进
发布时间:2024/03/13 09:38:28
发布单位:市发改委
来源:
浏览量: 9191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根据《关于202412月份政务信息报送采用情况及34月份信息报送重点的通知》(格政办秘〔202412号)要求,现将市发展改革委“15分钟”便民生活圈工作推进情况报送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十四五”以来,全市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指南》纲领要求,统筹推动15”便民生活圈建设工作,持续补足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弱项短板,有效推动全市社会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助力教育优化提升。按照《格尔木市十四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工作要求,结合全市实际教育需求,有序推动‎类‎教‎育‎建‎设‎项‎目。目前,全市共建成学校70所,其中幼儿园35所,小学15所,初级中学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高级中学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初步形成了以公办为主、民办为辅的覆盖城乡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2024年,全市计划推进实施项目25项,总投资2.55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8项,总投资1.75亿元,主要有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分校、市春晖幼儿园、市郭勒木德镇新村逸夫小学教学楼等项目;新建项目7项,总投资0.8亿元,主要有市实训基地、市第三中学改造、市蓓蕾幼儿园附属配套设施等项目。

二是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渠道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援青资金等上级资金支持,加快打造区域医疗卫生中心。目前,全市共建成5个公立医院,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充分保证居民步行15分钟就能享受到医疗卫生服务,初步形成以人民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覆盖市、乡、村三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024年,全市计划推进实施项目10项,总投资0.1亿元,主要有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公立医疗高质量发展、乡镇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等项目。

三是丰富文化体育载体。围绕文化体育等各类公共服务短板,持续推进中小型文化场所、户外小型体育场馆及健身设施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目前,全市共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影剧院3个,文化活动公园3处,大型文化广场7处,会展中心1个,城市书房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4个,社区文化活动室28个,村级文化活动室39个,农(牧)家书屋40个,寺庙书屋2个,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支中心1个、村级服务点42个,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1个,全市文化服务场馆(站、室)覆盖率达到97%以上;建成各类体育运动场地共762个,其中,大型室内公共篮球馆1个(市体育馆),大型公共体育场1个,大型公共体育广场1处(奥体广场),百姓健身房2处,农民体育健身场地54处,全民健身路径189处,文化活动中心、儿童公园门口、昆仑花园广场主要室外晨晚练地点10处,石油活动中心、水电厂职工活动中心等各大企业健身场所10余处,32个社区4个乡镇47个行政村农牧民全民健身工程全面建成,体育活动场馆覆盖率达到85%以上。2024年,全市计划推进实施项目3项,总投资0.24亿元,主要有园区城市书房、有线电视文化惠民、市民休闲广场海绵化提升等项目。

四是强化社会服务能力坚持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为出发点,围绕“一老一小”重点工作,把提高养老托育服务水平作为办好民生实事的重要抓手,持续完善全市基本社会服务保障能力。目前,全市共建成乡镇敬老院2所、社会福利院1所、医养中心1所、“中央厨房”1所、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5所等社会服务设施。2023年全年通过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开展了社会机构托育服务、居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中央厨房配餐送餐助餐等养老托育工作,今年机构服务老年人21名;居家服务老年人2367人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通过举办健康知识讲座、防范养老诈骗讲座、开展文艺演出、老年人包粽子、一起过母亲节、重阳节节目演出等50余场活动,服务老年人4000多人次;中央厨房累计配餐送餐助餐服务老年人7000多人次,形成有序衔接指导中心中央厨房社区爱心食堂居民助餐点四级助餐送餐配餐网络服务体系2024年,全市计划推进实施项目4项,总投资0.55亿元,主要有陆港园区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医养中心环境整治、市望柳庄社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

五是全力做好项目谋划。为进一步做好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工作,切实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按照“干着今年、想着明年、谋着后年”要求,把谋划项目作为完善便民基础设施、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和硬性职责,今年以来,市发展改革委积极主动对接省州上级部门,围绕项目资金投向和政策支持清单,谋划储备项目23项,总投资7.49亿元,主要有市第十八中学、市长江源村村民文化活动广场、儿童医院医技楼等项目。目前已初步纳入上级储备项目5项,基本构建起“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的梯次滚动发展格局,形成项目谋划、开工、建设、投产等环节有序衔接的良性循环。

六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严格按照省州市统一工作部署,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简化流程、优化服务为抓手,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广事项在线办理程序,推动政务服务与民生保障深入结合,切实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全市选取唐古拉山镇、黄河路街道办事处、八一社区等3个基层办事网点,配置8124台设备终端,提供高龄补贴认证、社保卡挂失、公积金个人信息查询等43项便民服务事项,基本实现线上线下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同质量服务的一站式公共服务体系。围绕群众关切,制定133条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重点任务,实现38个部门595项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规范化,大力推行智能终端“自助办”,95%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可办,融合“云见面、远程受理、异地办”服务,104项高频事项“跨省办”,设置线上“一件事”专栏和线下“一件事一次办”综合窗口,52项集成服务“一件事一次办”。

、存在的问题

(一)协同配合不够有力。从全市15分钟”便民生活圈整体建设上来看,问需于民与顶层设计的有机结合还不够充分,缺少系统性、全面性的方案规划和长效机制,各单位政策集成度有限,市场主体参与度不高。

(二)创新服务不够丰富。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社区商业配套设施动态更新能力缓慢,部分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的商业服务主体不能满足群众便捷生活需求,如标准化蔬果店、快递服务用房等配套设施发展相对滞后。

(三)服务场景不够全面。伴随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满足群众需求,但部分设施服务能力拓展还不够充分,夜间休闲场景、移动商业设施、便民生活中心等先进地区典型经验没有得到普及,便民小程序、生活地图等软件服务能力有限。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强化协同配合力度。坚持从人民群众实际需求出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把居民的需求清单转为项目清单,对标对表研究“补什么、如何补”,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学习先进地区优秀经验,建立牵头单位引领、相关单位配合的方向明确、协调统一的长效合作机制,统筹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服务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一体化推进。

(二)加强项目服务能力。坚持主动作为,强化责任担当,充分利用新型城镇化、全省副中心城市建设有利时机,有序推进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公共安全、智慧社区等重点场景建设,将项目建设“硬条件”和智慧服务“软实力”有机结合,助力高质量推动格尔木市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鼓励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在符合安全生产要求、城市管理规定且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的前提下,引导市场主体科学布局移动商业服务设施,规范“小修小补”等业态经营行为,提升治理精细化水平,努力完善“15分钟”便民生活圈服务内容,营造优品便捷、舒适安心的工作生活环境。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2019-2025 格尔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政府网站标识码:6328010005 青ICP备16000246 格公网备 63280102000002

地址: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哈西亚图路25号 邮编:8160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