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城区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围绕“讲什么”“如何讲”“谁来讲”的根本性问题,不断丰富宣讲内容、创新宣讲方式、强化宣讲效果,构建“多元主体”共讲共话宣讲格局,着力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使党的创新理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突出政治高度,统筹谋划、系统推进。西城区各级坚持把基层干部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作为宣讲工作目标,构建工委书记负总责,班子成员负责联点乡镇(街道)和分管领域,分层次、多形式、全覆盖地推动理论宣讲工作,发挥理论宣讲员、宣讲志愿者等作用,增强宣讲辐射面,努力构筑“大宣讲”工作格局。全区各级紧紧围绕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州市重要政策精神,紧密结合全市发展目标和文化元素,精心制定宣讲“菜单”,实行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线上线下一体推进,并按照村、社区、企业等单位的“点单”需求,组织宣讲队伍深入田间地头、公园、楼门栋口,走进广场、园区厂房广泛宣讲各类政策、知识宣讲,使基层理论宣讲“供给侧”精准对接党员群众“需求侧”。
突出理论深度,区分领域、讲清讲透。全区各级通过开设各种形式的讲堂,整合宣讲力量、织密宣讲网络、构建常态模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城区及各乡镇、街道积极打造“机关讲堂”,综合运用“党课开讲啦”、理论学习中心组等方式,抓紧抓实机关党员干部集中宣讲,并灵活开展指尖课堂,用好“学习强国”“青海干部网络学院”等平台,组织知识竞答测试,让广大党员干部自主灵活开展学习。如,城区机关打造“西城讲堂”,开办5期,邀请二十大代表巴才洛、葛军和党校、医院专家等宣讲党的二十大、居民康养等。同时,全区各级针对离退休人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流动党员等群体各自特点,积极打造“网络讲堂”,设立“理论课堂”专栏,变“面对面”为“键对键”,推动理论宣讲和理论学习触“网”可得。如,郭勒木德镇针对辖区地域面积广,农牧民党员较多、居住相对分散、流动性大的特点,打造“指尖课堂”,借势“空中课堂”,有效推动理论宣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乌图美仁乡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矩阵,开辟“有声书”“蒙文书”“榜样力量”等专栏,实现“指尖宣讲”全覆盖。
突出受众广度,扎根基层、贴近群众。全区各级坚持理论宣讲服务中心工作、服务群众生活,积极深入做好“宣讲+”文章,开展适应基层需求的“靶向宣讲、订制宣讲、点单宣讲”,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用“小故事”讲述“大道理”,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深、讲活,并结合创城工作,辖区各街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在集中宣讲的基础上,注重与载体建设、举办活动相融合,提升宣讲的灵活性。如,河西街道以“三红服务”为抓手,利用“河西小游园新时代文明实践长廊”,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红色传声站”作用,开展主题宣讲活动40场次。辖区各级积极创新宣讲方式,采取演讲、座谈、入户走访的方式,深入到群众身边,以“说家常话”“唠家常嗑”的形式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和惠民政策,让党的好政策更有温度。如,金峰路街道打造“周五宣讲台”“尕板凳微课堂宣讲”等基层宣讲品牌,集中开展党的理论政策、民族团结、文明创城等政策宣讲活动,推动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同时,2023年举办了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创城、安全生产、庆“七一”、双拥等文艺汇演、诗歌朗诵等40余场次,成功举办“2023·中国盐湖城格尔木昆仑文化旅游节暨第三届台吉乃尔那达慕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