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修编工作于 2013年2月26 日正式启动,期间项目组经现场调研踏勘、资料收集整理后开展规划初步方案编制工作,并经过多次的意见征询会、论证会以及省市相关部门走访座谈等多种方式征求相关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后,《格尔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于2013年9月18日至10月18日在“青海格尔木市门户网站、格尔木市建设局网站”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公示,后机构改革,原网站进行注销关闭,现将规划再次于格尔木市人民政府网站进行公示。
1、格尔木市市域行政辖区范围,包括东城区、西城区、察尔汗3个工行委,昆仑路、黄河路、金峰路、河西、西藏路5个街道办事处,郭勒木德、 唐古拉山2个镇,以及乌图美仁、大格勒2个乡,总面积11.9173万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包括格尔木主城区、郭勒木德镇镇区以及郭勒木德镇格尔木河以东地区三部分,毗邻国家级昆仑经济开发区。(具体规划范围为北至绕城高 速公路及其鱼水河互通口平行延伸线,东至青藏铁路,南至京藏高速公路与格库(即青新)铁路,西至格尔木机场西侧1公里),总面积262平方公里。规划远期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31-36万,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5288.15 公顷,人均用地146.89平方米。
2、规划构建“一心、两轴、双联动”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一心:即以格尔木中心城区(含郭勒木德镇镇区)为城镇发展核心;
两轴:包括东西向的乌图美仁乡-中心城区-大格勒乡发展轴和南北向的察尔汗-中心城区-唐古拉山镇发展轴;
双联动:重点加强与德令哈市和都兰县的联动。
3、规划形成“1城、2镇、2乡24 村”的“城-镇-乡村”三级结构,主要包括:
(1)1城:即中心城区,以原城区及其空间连续扩展部分为主体,将紧邻城区和格尔木机场的郭勒木德镇镇区纳入,统筹规划,一体化布局,远期规模为48.5万人;
(2)2镇:即郭勒木德镇和唐古拉山镇,郭勒木德镇区人口纳入中心城区、唐古拉山镇镇区远期规模为 2500人;
(3)2乡24村:即大格勒乡、乌图美仁乡及全市24个保留行政村,包括郭勒木德镇7村,乌图美仁乡13个村(含乡驻地柴开村),大格勒乡4村(含乡驻地村龙羊),共计13个牧业村和11个农业村,其余行政村均并入中心城区和唐古拉山镇镇区,远期大格勒乡和乌图美仁乡驻地村规模分别为820和110人,村庄最小规模为 55 人(乌图美仁乡巴勒格图村),最大为 1250 人(郭勒木德镇宝 库村)。
4、路网系统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级,主城区呈现“外环+方 格网”的结构,郭勒木德片区呈现“方格网”的结构。
快速路:主城区依托绕城高速公路,形成中心城区外环线,疏导过境交通,强化对外联系。
主干路:主城区重点打通东西向主干道,减少斜向路网,在现状道路网框架的基础上形成“十三横、十一纵”的主干网系统。郭勒木德片区依托格茫公路,并加强与主城区的快速联系,形成“三横三纵”的主干网系统。
次干路:按500米左右间距设置。在现状路网基础上,依托主干路网,微调交通问题突出的节点路段走向,减少丁字路口和斜交路口。
支路:按200米左右间距设置。通过支路网密度的合理调整,完善各种类型交通的衔接,增加街区开放性和公共性,同时增强防灾疏散应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