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格尔木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卫生健康工作会议精神,以妇幼健康机构提质攻坚年行动为契机,以妇女儿童健康为中心,以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为核心,聚焦临床和保健专科能力建设,积极拓展服务内涵,全面构建妇女儿童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推动妇幼健康服务高效协同、优质惠民、智慧赋能,促进妇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筑牢母婴安全“防护墙”。母婴安全工作是妇幼健康服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今年,市妇幼保健机构严格落实母婴安全各项制度,不断加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能力建设,先后举办新生儿健康评审、母婴安全等妇幼健康服务知识培训班,全面提升妇幼健康管理、母婴健康保健及出生医学证明管理能力,有效落实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健康管理、跟踪随访、转诊任务。第一季度,孕产妇、婴儿死亡率均为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2.25%,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5.28%、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95.12%,孕产妇、儿童《母子健康手册》建档率达92.26%,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率达100%。同时,持续实施免费婚前检查、增补叶酸、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等惠民项目,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打好临床服务“主动仗”。充分发挥妇幼机构保健作用,持续巩固二甲达标成果,聚焦深化防治服务,积极引进推广中医先进适宜技术,促进保健与临床业务融合发展。新设立医学美容科,柔性引进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专家团队,高质量开展基层适宜性医疗美容技术推广。引进耳鼻喉综合检查台,有效为患有耳鼻喉部疾病的儿童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诊断。深化盆底康复工作,更加快捷高效地治疗男女盆底健康、腰背痛等疾病。同步加强孕产妇和新生儿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建设,不断满足妇女儿童多样化多层次健康需求。截止目前,开展中医适宜技术356人次,医疗美容适宜技术128人次,儿童诊疗637人次。加强对辖区基层医疗机构的指导,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进社区和乡镇开展健康讲座,利用患者就诊、义诊咨询等有利,广泛普及妇幼卫生惠民政策。
培养创新人才“新梯队”。优秀人才队伍建设是妇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市妇幼保健机构充分利用对口帮扶指导优势,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加强进修学习、内部培训、继续教育等工作,不断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升医务人员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2023年度先后选派5名专业技术人员赴大连市、省妇幼保健院进修学习医学检验、妇产科诊疗、助产、超声诊断等技术。同时,注重内部人才教育培训,以各类业务培训、继续教育为抓手,加大紧缺型人才培养力度,深化成果转化,优化引产技术、助产技术服务流程,努力提升孕产妇就医体验。
打好服务保障“组合拳”。探索发展“互联网+妇幼健康”服务新模式,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开启医保“刷脸支付”结算、“智慧E保”支付服务,确保医保费用结算更加方便快捷,有效提升参保人员就医体验。组织深入乡镇、村(社区)开展义诊、农牧区妇女免费“两癌”筛查及宣传工作,让农牧区群众就近享有高质量筛查服务体验。积极开展中小学生视力筛查,推动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早矫治,有效控制近视发生、发展。大力开展幼儿园入园体格检查、口腔涂氟等工作,同步落实全市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儿童健康保健知识培训工作,为幼儿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第一季度规范出生医学证明首次签发488人、废证率低于1%、发放儿童营养改善营养包8730人次、完成妇女“两癌”筛查389人、入园入托体检387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