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托交通枢纽、东融西联节点城市定位,充分挖掘特色农牧产业资源优势,持续推进枸杞、牛羊、果蔬、生猪、藜麦等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上半年我市完成一产总产值1.01亿元,同比增长4.4%,一产增加值0.63亿元,同比增长4.5%;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272元,净增长923元,增速6.9%。前三季度(2023年第四季度至2024年第二季度),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20481.01元,同比增长7.4%。有机枸杞出口连续十二年全省第一,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夯实发展基础。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11.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5万亩,藜麦0.2万亩,油料0.3万亩,蔬菜0.3万亩,枸杞9.6万亩,较上年增加4700亩,同比增长4.1%。上半年全市蔬菜产量1.02万吨,同比增长8.1%。不断推进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全市畜禽存栏40.8419万头只,牛羊出栏3.31万头(只),生猪出栏0.29万头。大力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落实双减行动面积2.2万亩,目前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5%,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为100%,全市秸秆利用率达90.9%。进一步强化农畜产品检测和监督抽检力度,上半年共检测农畜产品1652批次,检测合格率98%以上。农畜产品认证方面地理标志保护登记3个,认证绿色食品企业11家46个产品,认证有机产品及有机生资共计25个,草原全域认证面积共计5489万亩。
推进品牌建设。结合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成果,依托格尔木市优势特色产业,坚持“区域公用品牌+产业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四牌同创,持续完善农牧业品牌体系建设,塑强“神奇柴达木”“尔木怡心”区域公用品牌。推进“神奇柴达木”海西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工作,加强“七个一”工作,有效提升扩大品牌知名度和覆盖面;目前全市8家涉农企业入选“神奇柴达木”海西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优品名录,持续开展“神奇柴达木”优品展示体验窗口、优品旗舰店等建设。支持做大做强“柴达木枸杞”“格尔木蒙古羊”“唐古拉牦牛”“唐古拉藏羊”等地理标志产品产业,积极推广宣传“神奇柴达木”“青藏优品”“尔木怡心”等品牌,扩大“苏弥山”“亿林”“娜姆果园”“遥远地方”等企业品牌影响力,打造格尔木独具特色的“绿色有机”品牌。
构建“线上线下”输出体系。多措并举拓宽格尔木市绿色有机农畜产品销售渠道,构建农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输出网络。充分依托对口援青、东西部协作等机制,持续推进“青藏优品”品牌及线上线下向好发展。目前“青藏优品”线上平台上线青海特色产品120余个,已开通抖音直播、淘宝商城、京东商城、微信小程序等线上销售渠道,累计在温州市、杭州市等城市开设线下门店28家,2024年上半年线上+线下销售额4200余万元。积极推进农旅结合,在游客服务中心、旱码头、温格友好城市展销馆等重点区域位置设立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展示展销专区专柜,向市民及游客展示我市优质丰富的农畜产品。强化数字商务赋能建设,全面建成三级物流体系,进入试运营阶段,整合邮政等6家快递企业,整合资源量达80%以上,降低物流企业成本30%以上,缩短配送时限30%以上,有效提升农畜产品物流输出能力。建成市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市级仓储物流中心、乡镇和村级电商服务网点22个、电商平台格尔木特产馆4个,打通农畜产品上行渠道,实现互联网与现代农牧业、商贸物流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强化品牌推广。紧抓春节、“五一”、618等重要消费高峰,在杭州、温州等地组织开展“消费帮扶新春行动”年货节、浙青消费帮扶活动,“共话温格情、共赴山海约”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促销费活动、宁波“神奇柴达木”农畜产品推介会、“大美青海高原足球”超级联赛特色农产品展销推介活动、青岛“农旅”推介等推介宣传活动、乡村振兴成果展促销费活动等7场次,参加浙江省年货节、选品会、进“两会”、进机关等系列活动20余场次,累计组织涉农企业15家、展出特色产品100余种。活动期间邀请“百晓二姐”“温州百晓”等知名主播活动现场进行直播带货,在温州日报、浙江都市快报、杭州网等国家级、省市级新闻媒体平台高频次发布宣传报道50余条、全网传播量超千万,浙江建行生活、“青藏优品”平台累计投放专项消费劵470万,活动现场累计销售600余万元,有效助力了我市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的推广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