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管晓静 通讯员 管海燕
李金山是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格尔木机务段整备车间整备丁班的工长,主要职责是带领班组职工完成机车加油、上砂、补水、保养、趟检等工作。在岗11年来,他凭着精湛的技术、过硬的本领体现着自身的价值。工作中,他总是身先士卒,干最苦最累的活,答最难的“题目”,啃最“硬”的骨头,用自己的言行感染班组的其他职工。
铁面无私的“黑脸包公”
保障机车质量是确保机车运行安全的基础,是第一把“安全锁”。李金山认为想要把好“安全门”,就要练就一双“透视眼”,才能不为表象所迷惑,做到本质安全。由于长期工作在露天的生产一线,李金山渐渐地晒成了“黑脸”,车间的职工们都叫他“黑师傅”,一方面是因为他的肤色,另一方面就是他在工作中铁面无私,要求严格,眼里容不得半粒砂子,不迁就、不姑息、不凑合。
列车运行微机显示屏好比是机车的“大脑”,显示器黑屏后机车上的反馈信息就看不到了,会直接影响机车的安全运行。7月1日,和谐内30321型机车显示器无数据,机车启机后突然出现黑屏闪退、无功率,经过检查后发现传感器插头松动,紧固后显示器恢复正常,李金山对相关职工进行了严肃批评,要求逐台检查每一台机车的传感器插头,防止出现类似的故障。他说:“我用‘黑脸’换来大家的‘笑脸’,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敢于尝试的“技术带头人”
“机车顶部是机车的重中之重,受电弓碳滑板表面不能有裂纹,尺寸必须符合技术要求,受电弓的压力需控制在规定范围值内,否则将影响机车的正常运行。”2023年,李金山去郑州铁道动车所参加(HXD1)和谐电1型机车电气原理的培训。在参观时,他瞬间被测量受电弓碳滑板条的厚度尺所吸引。比起他经常使用的游标卡尺,这个测量碳滑板条的厚度尺更精确。培训回来后,他立即在工作中引进了这个厚度尺,并教会班组的职工们正确使用这个测量尺,并逐步在车间进行了广泛使用。他还经常利用休班时间带领一些新员工学习隔离开关的技术操作。在他的带动下,一批知识丰富、操作精湛的技术能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经验丰富的“定海神针”
碰到技术难题,大家第一时间就会找他来解决。作为工班长,精检细修,做到无漏检漏修,保证机车状态良好,是李金山的工作准则。
东风型内燃机车功率不能自动调节,因为海拔和含氧量的原因,东风型内燃机车上拉萨进行调车任务时需要降功率,新工们对东风型内燃机车接触的不多,这项工作每次也是当仁不让的由李金山来解决。“他就像一本‘百科全书’,没有‘黑师傅’搞不定的难题。”这是班组职工对他的评价。
甘于奉献的“孺子牛”
“安全是靠脚底板跑出来的,年轻人要不怕苦、不怕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站住脚、顶得住,撑起一片天,才是真本事。”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有一天,快要下班时整备场进来一台东风型内燃机车,经检查发现柴油机三个排水管腐蚀漏水。如果不及时处理,机车长时间工作会出现“拉缸”,柴油机就会停止工作。为了不影响下个班的工作进度,李金山立刻联系找配件,及时更换了一个总管和三个排水支管。上水后进行启机试验,水温缓慢升高至标准值后检查漏点,经检查正常无漏水后才放心交接班。“交班不交活”就是他的工作态度。
乐于助人的“热心人”
在生活中,李金山是一个细心且热心的人。每天班组里他都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确保当天工作无遗漏。班组里一名职工的父亲被诊断出主动脉根部血管瘤,他得知情况后主动帮助职工安排好后勤工作,还积极发动班组职工捐款三千元。“班组是我们的家,互帮互助才能体现班组大家庭的温暖。”李金山说。
“李工长更像是一个知心大哥,无论是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还是生活琐事上的不顺心,他都能及时发现并来找我们沟通,让我们放下顾虑、安心工作。”青工王鹏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