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段亚慧 通讯员 陈少峰
青藏高原,壮美而苍茫,神奇而旷远。2006年7月1日,全长1956公里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之时,青藏铁路公司格尔木工务段沱沱河线路工区工长罗敏主动申请来到了海拔4547米的“长江源头”沱沱河,一待就是整整18年。18年默默坚守,18载始终如一。他带领工区职工对沱沱河线路工区管辖的青藏铁路格拉线上日阿尺曲站至沱沱河站共计60公里线路和21组道岔的设备进行精检细修,提升设备质量,守住安全底线。
“罗工长有着浓厚的亲和力,和我们亲如家人。”工友们这样评价。在生活上罗敏关心每一名职工,不论谁有困难他都热情主动地去帮助,谁家有个大小事情他也都了如指掌,跑前跑后地张罗。在他的带领下工区成了一个温馨的大家庭,职工们在单位感受到的是浓浓的幸福感。罗敏在生活中是职工的良师益友,但在工作上绝不允许拖泥带水。在工作现场,他总是不停地督促安全、指挥生产,机器的轰鸣声丝毫掩盖不住他的大嗓门。罗敏说:“作为工区负责人,不论从安全上、还是作业质量上,都要时刻绷紧弦。”正是凭借这股劲头,他担任工长期间,工区没发生过一起责任事故,没影响过一次行车安全。
能在高原的蓝天上自由翱翔的,是雄鹰。能在天路上纵横驰骋的,是雄鹰般的青藏铁路人。在担任工长期间,罗敏本着“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工作目标,每天反复查阅资料,研究落实施工维修的细节,把所学知识用到现场作业中去,对现场出现的问题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养路工的工作周而复始,主要是为了保证线路平稳,在线路的动态变化中,从事简单、重复、繁重的体力劳动,需要奉献、需要全身心地投入。”罗敏说。18年来,他走遍了管段的几乎每一段钢轨,对这里的情况熟稔于心,守护着每一根钢轨、每一颗螺丝,守护着安全、守护着希望。
18年来,面对高寒缺氧的环境,他始终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不畏艰难困苦,在急、难、险、重的施工面前发挥了“领头雁”的作用。2021年1月7日10时53分,他在日阿尺曲站2#道岔岔前k1181+830进行线路起道捣固作业时,察觉到道心石砟异常下陷,立即停止作业。经进一步检查确认,发现线路枕木盒内路基陷穴,随即组织人员进行夯填处理。线路开通后,他派人继续现场看守两天,每两小时检查一次线路几何尺寸、穴坑回填处前后道床、路基状态,做好详细记录,确认线路无变化后,逐级恢复正常速度。
罗敏常对职工说:“我们虽然干的是笨重活,但一定要粗中有细,来不得半点马虎,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工作上多一分精细,安全上就少一分风险。”如今临近退休,很多人劝他这个暑运可以好好休息了,他却认为暑运的最后一岗格外重要,要为职业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就像他说的,“最后一班岗,也要时刻准备着”。
一线是工务人最大的舞台,平凡的岗位也能创造不平凡的业绩。罗敏以无私忘我的工作态度,在高寒缺氧的高原上为自己所热爱的铁路事业付出满腔热忱,让这条“天路”平稳延伸至高原深处,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别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