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上昆仑 > 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力推进五大振兴 ——格尔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收效明显
发布时间:2024/09/10 15:55:38
发布单位:市农牧局
来源:
浏览量: 16859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今年以来,格尔木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州党委政府工作要求,对标乡村振兴赋予的新职能新任务,牢牢扛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责任,注重做好政策、机制、产业、项目、规划、机构、队伍、考核等工作的衔接。2024年上半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272元,增速为6.9%,绝对值分别高于全国3000元、全省7417元、全州5931元;脱贫人口前三季度人均纯收入20481.01元,分别高于全省、全州6886.7元、1360.37元,同比增长7.4%。各项工作持续向好、脱贫成果稳定巩固、乡村振兴推进有效,主要开展了以下重点工作。

       一、工作责任压实有力。党委政府双组长工作责任持续压实,召开市委农村牧区工作会、小组办公室会、工作调度会等会议,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工作进展,深化市、区、乡镇、村四级书记抓“三农”工作机制,为全面有效推进各项工作打牢组织基础。印发全市“三农”领域重点工作月调度表,做到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落实。制发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贯彻落实措施、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五年行动方案等文件,各部门单位分别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持续健全完善“1+7+8+N”政策体系。抽调111名干部组成46个宣讲工作组开展中央1号文件宣讲,办理群众急难愁盼事项75件。

       二、问题整改扎实有效。召开全市工作动员部署会,制定印发整改工作方案,梳理认领三个方面12条问题,提出59条具体整改措施,拉出责任链条清单,各部门单位同步制定整改方案,乡镇、村报备问题清单。针对省州会议上点名通报我市问题和自查发现问题,一同列出清单,一体推进整改。召开全市问题整改调度会,落实“日推进、周调度、半月通报、月汇报”工作机制,及时调整成立10个问题整改工作专项组,分别由市委、市政府分管市级领导担任组长,进一步压紧靠实工作责任。向32名市级领导发放《工作函》,要求加强与联点村之间的沟通衔接,帮扶指导各村做好入库项目筛选等工作。向重点行业部门下发工作《提醒函》,健全信息数据和台账资料联审互通机制,不断夯实工作基础。认领12条问题均已达到预期整改成效。

       三、项目建设稳步有序。起草《格尔木市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管理办法》《格尔木市扶持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4年度格尔木市藜麦产业扶持资金补贴实施方案》等系列扶持政策举措,健全政策、资金等要素保障。落实各级财政衔接资金10319万元,实施项目37个,全口径支出率75.15%(其中:中央资金支出率77.8%)。红柳村农家餐饮服务中心、阿拉尔村牧场草原文化度假村等一批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顺利投产,收效明显。实施农牧业项目39个,总投资1.21亿元,目前支出6225.74万元,支付率51.37%。5万亩盐碱地改造及牧草全产业链示范项目有序推进、千亩水肥一体化盐碱地治理推广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已进行播种、市农牧业信息化平台建设(一期)项目基本建成。格尔木特色生物产业园顺利投产运营。

       四、监测帮扶全面细致。落实“2411”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和因灾防返贫各部门联动预警联席会议制度,持续发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本通”》工作手册效能,年度召开联席会议5次,监测户剔除1户5人、风险消除2户6人、新纳入4户16人,现有18户54人均已在规定时限内跟进针对性帮扶举措。整合动员各界力量,及时调整党政军企联村帮户任务分工,明确四大班子34名市级领导与各村、脱贫监测户结对帮扶关系,各帮扶单位累计走访260余次。以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为依托,加大动态监测,将脱贫户中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保障范围。对农村低收入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遭遇急难的困难群众,综合施策,加强兜底保障,切实织密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底线。

       五、增收渠道更加开阔。累计发放农牧领域补贴资金5576.98万元,其中: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23.43万元、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资金5453.55万元。完成惠民惠农“一卡通”发放项目61个,发放人数2.36万元,发放金额1.16亿元。支持到户产业发展,落实市级衔接资金268万元为有发展产业意愿的脱贫户修建温棚蓄棚。持续壮大帮扶车间联农带农能力,落实182万元用于4家帮扶车间扩大再生产。依托“工业反哺农业”优势,落实衔接资金824万元实施村级光伏组件清洗集体经济项目,协调7家光伏企业给予订单支持。发放跨省一次性交通补助1.1万元。发挥就业兜底效能,9家帮扶车间吸纳就业33人,光伏公益性岗位上岗35人,生态公益性岗位上岗95人。2024年“雨露计划”毕业生15人,14人就业升学,毕业升学率达到93.3%。年内累计实现脱贫劳动力就业376人。

       六、脱贫成果稳固提升。聚焦“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重点环节,发挥各类政策兜底作用,持续提升脱贫攻坚成效。2024年春季学期共计完成送教上门195余次。制定印发《格尔木市建立健全农牧民住房安全长效机制实施方案》《格尔木市2024年农牧民危旧房改造实施方案》,已完成3户危房改造任务。持续加强医保、农牧、民政、残联等部门信息对接,落实信息互联互通机制,脱贫监测群众医保养老参保率100%。落实资金116万元实施格尔木市2024年农牧区饮水安全维修养护工程,巩固提升4个乡镇6个村760户3381人的饮水安全条件。动态跟踪农牧区饮水安全状况,年内累计开展农村供水工程排查18次。扎实做好农村牧区集中式供水工程排查监测,两轮集中供水水源全分析全部达标。

       七、乡村建设成果显著。制定印发《格尔木市乡村建设协调推进机制》,完成44个行政村村庄评估和市级乡村建设评估工作,开展全覆盖村庄统计调查,为后续乡村建设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郭勒木德镇小岛村、阿拉尔村入选省级“321”工程产业示范村,落实产业项目2个,总投资1157万元。投资116万元实施农村牧区饮水安全维修养护工程;落实资金140万元实施牧业村村级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根据农牧区整体电网负荷和电网主体框架实际情况,实施7个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投资1.02亿元。行政村4G覆盖率达96%,5G覆盖率达30%。常态化开展“三清三改治六乱”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累计清理垃圾4435吨,整治清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206处,拆除残垣断壁、乱搭乱建设施26处,清理村内水塘4口,清理村内沟渠130.5公里。

       八、全面治理纵深推进。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不动摇,不断深化乡村自治、法治、德治水平。用足用活“人才30条”措施和农牧业人才引进培养实施细则,组建农牧领域专家评审团,推荐10名高校专家、14名本地田秀才(土专家)、4个农牧业专业服务团队申报格尔木农牧业人才引进(培养)计划。扎实开展普法宣传和矛盾调解,全市“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覆盖率达100%,乡村矛盾纠纷化解率100%。对全市44个行政村近三年婚嫁事宜进行走访摸排,建档立卡脱贫户不存在8万元以上高价彩礼和人情负担导致家庭返贫致贫现象。大力推广“积分制”“清单制”,全市44个行政村红白理事会建立率、制度完善率和村规民约自查修订公示率100%,积分超市已覆盖所有行政村。

       通过努力,全市帮扶政策保持稳定,衔接工作有序开展。但也存在一些困难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完善。一是农牧业产业结构相对单一。枸杞种植面积占全市种植面积的83%、牛羊存栏占全市畜禽存栏的93%,枸杞及牛羊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农牧业稳定发展,农牧业抵御市场冲击能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差。二是市委农办机构设立后,未落实人员编制,相关工作推进相较预期仍有差距。

       下一步,我们将在已有工作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全力保证整改成效。紧盯认领的国家和省州反馈12条具体问题,统筹资金绩效评价、审计监督、督导检查、自查自纠等发现的问题,用好“上延下管”、领导干部包联、力量下沉一线、加强调度挂图作战及其他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确保所有问题见底清零、不留尾巴。二是精细监测促进增收。坚守“两个高于”目标不动摇,扎实开展防返贫预警监测帮扶集中排查,聚焦农牧民群众和脱贫监测群众收入堵点和难点,从四个收入维度出发,多措并举拓宽致富增收渠道,织密兜牢不发生整村整乡规模性返贫底线。三是从严推进项目建设。对已建成项目进行“回头看”,加快推进2024年项目建设,确保资金支出和项目建设进度紧跟省州要求。结合“四个一批”工作要求,多方争取资源盘活效益发挥不充分项目,持续稳定发挥产业项目应有效益。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2019-2025 格尔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政府网站标识码:6328010005 青ICP备16000246 格公网备 63280102000002

地址: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哈西亚图路25号 邮编:8160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