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倩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一直以来,我市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认真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补齐教育短板力度,各学校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师资队伍显著加强,各类各阶段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全市教育正在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孩子升入初中后,很快适应了新阶段的学习生活,这得益于小学阶段优质阅读打下的坚实基础。”一位学生家长说,她的孩子今年刚从实验小学毕业,小学阶段每学期老师都会推荐适龄阅读的书籍,在学校的图书角,也有种类繁多的经典读物,为孩子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下,学生们乐于和老师、同学分享读书心得;课上,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高了,理解能力更强了。长时间书香氛围的浸染与孜孜不倦的积累,学生们养成了热爱阅读、乐于分享的好习惯。
蓝图绘就,正当扬帆破浪;重任在肩,更须策马加鞭。为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我市积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师们不仅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重视情境教学、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更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紧扣课堂教学抓质量。持续强化课程教学、教师发展等方面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曾经破旧低矮的土坯教室变成了多媒体课堂,“巴掌大”的土操场已变成标准化的室内体育馆,教学楼内转角随处可见的图书角……
走进市第一中学,优美的校园环境、完善的各类教学基础设施令人眼前一亮。“现在学校环境越来越好,图书馆、美术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教育设施应有尽有,极大丰富了我们的校园生活。”说起自己就读的学校,张超很是自豪。
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教育设施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缩小城乡间的教育差距,丰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持续强化智慧教育,通过“卓越学校+”“优质资源+”“教育智库+”等路径,全面发展新时代高水平教育事业。紧密结合青海省综合高考改革,充分借鉴内地优秀经验,探索“建设特色项目—形成办学特色—打造品牌学校”的特色化、内涵化办学之路,构建高中多样化、有特色的发展格局。促进职校提档升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市场转”的教育理念,加快人才培养升级,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也是恢宏壮丽的民生答卷。我市将持续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全面提升全市教育总体实力,形成“资源均衡、布局合理、人民满意”的教育现代化新格局,努力为建设现代化新青海和服务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贡献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