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本地要闻
执奋进之笔 书育人新篇
发布时间:2025/02/24 17:04:25
发布单位:信息发布
来源:格尔木市融媒体中心
浏览量: 117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图为中山路小学的课间户外活动。 记者 冯春梓 摄


□ 记者 张金凤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关发展之本、和谐之要、民生之基。

2024年,对于我市教育系统而言,是坚守初心、砥砺前行的一年,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一年。教育系统干部职工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锚定重点工作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聚焦强基固本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我市教育系统通过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全面提升党建工作质量、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等举措,以党建引领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党员和先进骨干教师的双向培养,注重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教师、把骨干教师发展成党员。持续打造“一校一品”党建特色品牌,在巩固提升第一中学“名师引领,阳光成长”、第二中学“爱心育珠”等学校党建品牌的基础上,成功打造盐湖小学、第七中学两个学校的党建品牌。

抓实党纪学习教育,引导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深入开展教育系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紧盯“校园餐”管理不规范等重点领域,统筹推进集中整治工作。从严从实抓好市委巡察反馈问题整改,以案促廉,让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不断净化风清气正育人环境,营造干事创业氛围。

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充实机关、学校后备干部队伍并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建立教师滚动培养机制,不断提升教育系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聚焦铸魂育人

构建立德树人新体系

我市教育系统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扎实开展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上好“开学第一课”,组织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教育实践系列活动、“行走的思政课堂”系列活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中,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市教育系统以“立德”为根本,以“树人”为核心,推进“双减”落地,推动育人育才相统一。严格落实“双减”工作。引导各学校按照“一校一策”科学精细谋划课后服务内容,采取“普惠托管”与“个性化课程”相结合模式,形成“菜单式”服务体系,全市学校课后服务覆盖率达到100%;我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助力“双减”落实》工作案例被选入教育部十大优秀案例;积极组织全市各类学校的教学赛课活动,全年级全学科850多名教师参加比赛。

我市教育系统持续推进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整体联动,加快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努力实现“面向大多数、惠及大多数”的办学育人目标。紧盯高考综合改革,组织高中学校利用州级自建系统开展分班排课、生涯规划指导、模拟选科和资源评估以及学生个性化教学等,并多渠道扩增资源,大力实施分层次教学,推动学生个性化培养,推动市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计划落地见效。2024年,我市高考一本率80%,本科率88.08%,600分以上6人;理科考生最高分为639分,文科考生最高分为619分,位居全省前10名,高考成绩稳居全省第一方阵;2024年中考最高分773.1分,700分以上考生565人,650分至700分之间考生531人,中考成绩较2023年有所提升。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正是这种春风化雨式的教育,精心培育着一棵棵幼苗长成大树,走向更开阔的人生。

聚焦扩优提质

打好教改“组合拳”

我市教育系统围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一理念,持续打好教改“组合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从职业教育到普通教育,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在家门口“上好学”。全面推进教育公平,加强招生监督,按照集团化办学思路,调整优化中山路小学学区,增设中山路小学民族中学分校,盐湖小学与第十二中学合并招生;建立市区学校统一招生服务平台,根据省政府“高效办成一件事”要求,在行政服务大厅设置教育服务窗口,有效解决群众多跑腿等问题,营造公平的教育环境。

做好普及普惠创建工作,全市三年毛入园率达到108.4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0.6%,普惠性幼儿园在园人数占比89%,公办园在园人数占71.2%。根据州教育督导委员会对我市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创建工作过程性督导评估,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作37项指标中,普及普惠水平3项均已达标;政府保障22项已达标21项;保教质量12项已达标8项,师生比不达标等5项指标已制定分类解决措施,逐条逐项按期逐步予以化解。


围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指标4大类32项,对全市中小学优质均衡发展各项评估验收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了两次全面排查。优质均衡指标31项,已达标27项,其中初中三年巩固率等4项指标明显高于目标,音体美专任教师、体育场馆面积、大班额、校际间差异系数较大4项指标暂未达标,将加快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建设教师队伍、加大教育投资等方式推动达标。


深入推进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全市22名党政领导干部联点22所学校讲授思政课,各中小学党支部书记、校(园)长上讲台讲授思政课50余节;持续强化思政教育阵地打造,健全“国家—省级—州级—市级”四级培训体系,3所学校申报州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示范校,5所学校申报州级“立德树人先进学校”,2个思政德育名师工作室被评为全州思政课名师工作室,3项思政课题在省级立项,33所中小学配备专职思政课教师66名,兼职思政课教师268名,确保全市中小学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好思政课。

聚焦教师管理

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通过公招、政府购买保教岗位、规范使用编外校聘教师、安置免费师范生、“三支一扶”等方式,共计补充教师459人,有效缓解了师资短缺问题。为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从相对优质的学校调整教师到相对薄弱的学校任教,从初中学校遴选了具有高中教师资格证的优秀教师到高中学校任教,解决了高中学校扩招后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选派骨干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加强对乡村骨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选派乡村教师到城区交流轮岗学习,不断提升乡村振兴教育力量,促进城乡一体师资优质均衡配置;形成国培、省培、州培、校本计划“四级互补”培训体系,统筹开展各类培训,组织实施全市中小学教师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智慧教育、“三科”教师、思政教师等各类校本培训2041人次、网络培训2041人次;依托中小学教育智慧云平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等线上资源优势,累计开展线上培训5000余人次。

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时代所需、人民所盼。今年,我市教育系统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大力实施学前教育普惠保障行动,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实现学前“双普”创建达标。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扩大优质学位供给,完成4家集团化办学试点。优化高中教育布局,稳步推进第一中学、第七中学迁建,推动高考综合改革平稳落地。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加力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深化教师队伍“县管校聘”改革,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2019-2025 格尔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政府网站标识码:6328010005 青ICP备16000246 格公网备 63280102000002

地址: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哈西亚图路25号 邮编:8160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