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期(总第10575期)
为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格尔木市按照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绿色发展原则,深化技术研发与改进,全力推进盐碱地开发治理,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盐碱地改良项目示范带动作用显著。
全力推进盐碱地开发治理。认真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治理改良。一是致力于盐碱地治理水肥一体化推广示范基地建设,先后投资700万元实施盐碱地千亩水肥一体化治理推广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提高设施装备及标准化生产水平,累计治理改良盐碱地1600亩,开展小岛区域139亩改良试种,盐碱地耕层土壤盐分下降50%左右,有效缓解土壤盐碱化程度。二是计划总投资近7亿元,引进5万亩荒漠盐碱地生态化改造及优质牧草全产业链示范项目,建设内容包括5万亩土地平整、盐碱地改造、土壤改良、引水灌溉系统、节水灌溉设施、牧草加工生产线等,通过产学研合作,集成物理改良、化学改良、生物改良等盐碱地改良与荒漠化治理技术,建设集牧草良种繁育、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牧草种业生产基地,进一步推进、巩固盐碱地开发利用。
多措并举推进盐碱地治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区域盐碱地开发、改良措施,推动“以地适种”和“以种适地”改良修复盐碱地,采用水肥一体化盐分淋洗、覆盖护土等灌区措施,减少盐碱地水分蒸发返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盐碱土地改造和利用、耐碱作物培育和推广。一是采用“洗盐+滴灌”方式选育耐盐碱作物油葵,实施盐碱地改良项目并取得成功。二是通过设施管网系统、远程控制系统等操作,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预计减少肥料用量35%、减少用水量60%—70%,节约人工50%以上,增产幅度可达30%以上。同时,通过示范引领效应,充分挖掘全市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推进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的规模化和标准化,助推全市种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巩固守稳盐碱地改良成果。示范项目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盐碱地治理配套技术综合应用,有效改善农作物品质,提高经济效益。一是通过土壤改良与水肥一体技术综合应用,在盐碱地上成功试种油葵、土豆等经济作物,盐碱地试种油葵项目喜获丰收,亩产近250公斤,为盐碱地治理探索出一条可推广、可复制、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二是通过生物移盐等措施,减少化肥用量20%—30%,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少化肥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为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提供广阔的土地资源,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和规模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