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上昆仑 > 教育事业
扎实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2/19 14:51:45
发布单位:市教育局
来源:
浏览量: 1090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市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人才强市”战略部署,紧扣教育事业发展需求,以“人才‘组团式’服务”和“本土人才培养”为抓手,创新工作机制,强化人才支撑,推动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创新“组团式”服务模式,激发教育人才活力

格尔木市教育系统积极探索“组团式”人才服务模式,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基层和薄弱学校倾斜,有效提升了教育人才服务效能。

(一)实施“名师”组团帮扶计划。组织全市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校长等优秀人才,组建“名师”服务团,深入农牧区学校和薄弱学校开展“送教下乡”“结对帮扶”等活动。通过示范课、专题讲座、教学研讨等形式,帮助基层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帮扶活动20余场,受益教师达500余人次。

(二)推进“浙江援青+学段”协同育人机制。与浙江援青深度合作,建立“援青专家+各学段骨干教师”联合教研团队,围绕课程改革、教学创新等开展专题研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通过“援青专家指导”“骨干教师跟岗研修”等方式,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学骨干。

(三)打造“互联网+教育”智慧服务模式。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及市教育云平台,开设“名师在线课堂”“远程教研”等活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通过线上直播、互动答疑等形式,打破地域限制,让更多师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目前,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注册用户已突破4万人,访问量达620.32万人次。

二、强化本土人才培养,夯实教育发展根基

坚持“外引内培”并重,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与作用发挥,通过完善培养机制、搭建成长平台,打造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本土教育人才队伍。

(一)实施“青蓝工程”培养计划。建立“导师带徒”机制,组织优秀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通过“一对一”指导、教学观摩、课题研究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近年来,已有300余名青年教师通过“青蓝工程”成长为教学骨干,其中50余人获得市级以上教学竞赛奖项。

(二)开展“教育领军人才”选拔培养。根据设立“教育领军人才”专项基金,支持优秀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创新实践。通过定期举办“教育创新论坛”“教学成果展示”等活动,搭建交流展示平台,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目前,已培养市级教育领军人才50名,其中10人入选省级以上人才计划。

(三)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针对农牧区教师队伍建设短板,实施“农牧区教师能力提升工程”,通过专项培训、学历提升、职称评聘倾斜等政策,提升农牧区教师专业素养和职业吸引力。近年来,累计培训农牧区教师1000余人次,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三、发挥人才引领作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市教育系统充分发挥教育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人才带动、项目推动,推动全市教育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在“名师”服务团和学校骨干教师的带动下,全市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高考本科上线率逐年提高,2024年达到88%,较上年提升3个百分点;中考优秀率、及格率均位居全州前列。

(二)教育科研成果丰硕。通过“人才+学校”协同育人机制和“教育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全市教育科研水平显著提升。近三年,共立项省级以上教育科研课题30项,多项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

(三)教育均衡发展取得突破。通过“组团式”服务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农牧区学校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显著改善,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下一步,市教育系统将继续深化“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完善教育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推动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全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2019-2025 格尔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政府网站标识码:6328010005 青ICP备16000246 格公网备 63280102000002

地址: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哈西亚图路25号 邮编:8160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