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上昆仑 > 教育事业
为教师与学校减负,为教育回归本真赋能
发布时间:2025/02/27 14:52:27
发布单位:市教育局
来源:
浏览量: 1109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双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和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的有关要求,我市教育系统以课后服务工作为抓手,统筹“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要求,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教师减负与学校减负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议题。过重的负担不仅束缚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与创造力,也让学校在繁杂事务中偏离了教育的核心航道。只有切实为教师和学校减负,才能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真。

为教师、学校减负,关键在于厘清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之间的职责边界。教育行政部门应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和《格尔木市减轻基层负担十条措施》文件要求,做好对文件、会议、督查检查等内容控制管理,持续改进工作作风杜绝形式主义,不断完善和改进工作措施,及时总结经验,保证基层单位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到务实上,做到让基层真正减负。精简各类检查和评比,严格把关会议数量、质量的方式,提倡少开会、开小会、开短会,正会风、肃会纪,促进党员干部思想统一,提高会议质效。将工作重点放在为教师提供教学资源支持和专业发展平台搭建上。学校则要合理规划校内工作安排,避免将行政事务过度下压给教师。同时,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不以行政任务完成量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而是将教学成果、学生成长等教育核心指标作为重点,让教师能够安心教学。

一、教师减负:让教育回归育人初心。教师本应将主要精力投入教学和学生指导中。然而,现实中诸多非教学任务如潮水般涌来。教师群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非教学任务繁重,从各类行政表格的填写,到名目繁多的检查评比,再到与教育教学关联不大的社会活动参与,教师被这些事务牵扯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使得教师难以专注于教学工作。学校同样不堪重负,行政事务繁杂,形式主义盛行,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这种现象不仅损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也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样,学校也面临着沉重的负担。除了要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提升,还要应对来自各方的考核与任务摊派。一些部门随意向学校布置任务,全然不顾学校的教育属性和实际承载能力。比如,要求学校承担过多的社会宣传任务,让学校在有限的资源下疲于应付。这不仅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安排,也使得学校在教育创新和内涵发展上有心无力。

二、学校减负:营造健康教育生态,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然而,当前一些学校面临着来自各方的压力,如升学率的压力、社会舆论的压力等。为了追求所谓的“成绩”,学校不得不采取一些应试教育的做法,过度强调分数,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和功利化的教育模式,不仅加重了学校的负担,也违背了教育的本质。为学校减负,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需要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尊重学校的教育主体地位。评价学校不能仅仅看升学率,而应综合考量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因素。政府和社会应给予学校更多的自主权,应避免随意向学校摊派任务,减少对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干扰。让学校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教育规律的发展规划。同时,要加强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缩小城乡、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让每一所学校都能在公平的环境中健康发展。只有这样,学校才能摆脱功利化的束缚,能够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上。

三、教师减负与学校减负:相辅相成,共同发力。让学校减负并非减责,而是为了让教师和学校能够轻装上阵,将更多的精力聚焦于教育的核心任务。当教师从烦琐的非教学事务中解脱出来,当学校不再被过多的外部任务所累,教育才能回归到它最纯粹的育人本质。教师减负与学校减负并非孤立的两个方面,而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教师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负担轻了,学校的工作效率和教育质量自然会得到提升;反之,学校如果能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为教师提供支持和保障,教师也能够更加安心地从事教学工作。因此,在推进减负工作中,必须统筹兼顾,从教师和学校两个层面同时发力。一方面,学校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专业发展机会,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的支持和关爱;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增强自身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学校建设和发展,为学校减负贡献力量。只有教师与学校携手共进,才能形成教育改革的强大合力,推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教师和学校减负,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优质、高效的教育环境,让教育的每一步都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教师减负、学校减负的核心在于回归教育本质。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过度行政化和形式主义严重偏离了这一目标。通过精简行政事务、优化考核机制、减少非教学任务,可以让教师有更多时间研究教学、关注学生,让学校能够集中精力提升教育质量。教育是国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通过教师减负、学校减负,我们期待看到一个更加健康、更有活力的教育生态。让教师能够安心从教,让学生能够快乐学习,让教育真正回归其应有的样子。这不仅是教育改革的方向,更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2019-2025 格尔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政府网站标识码:6328010005 青ICP备16000246 格公网备 63280102000002

地址: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哈西亚图路25号 邮编:8160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