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上昆仑 > 教育事业
格尔木市教育局 多举措推动高中学校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3/03 14:53:22
发布单位:市教育局
来源:
浏览量: 1132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技术赋能改善办学基础条件。按照对高中教育教学和高考综合改革的要求,着力解决高中学校,尤其是高中在实验室、实训室、心理咨询室、生涯规划指导中心等功能室的配置问题上的困难。着力推进数字校园与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为育人方式转变和高考综合改革奠定基础。

二是智慧背景下的课程教学改革。按照“抓初中、促高中、带小学”的工作思路,抓课程建设、抓课堂改革、抓学段衔接、抓整体统筹,形成一体贯通、纵深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合力。连续五年举办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中教育到职业教育的课堂竞赛与教学改革发展研讨活动。通过大规模、多层次和全方位的竞赛与研讨,推进了教学改革,构建了新型课堂,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是加强智慧型教师队伍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针对普通高中部分学科教师紧缺问题,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进高学历优秀人才。通过普通高中教师动态管理、结构调整、教育局统筹等措施,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着力解决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以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为核心,进一步加大适应新课改与新高考的教师培训力度,分类分批组织高中校长、教学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赴重庆、浙江等课改先行区开展现场观摩和实地培训,近距离了解高中课改和高考综合改革对学校管理、队伍建设、设施设备、教师教学和学生成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全市高中所有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接受了不同层次的课程教学与高考综合改革培训,有效提升了教师适应新课程、对接新高考的素质和能力。

四是数字化赋能课堂教学,助力减负增效。全面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创设智能化教学环境,转变师生教与学方式。通过课前、课中、课后汇聚教与学行为数据,构建学生知识与能力画像,精准定位知识薄弱点,智能推送学习资源,帮助学生个性化学习,从而开展有效教学,并建立数据留存的长效机制,为教学提供有力保障。创新推进智慧课堂和名师课堂的应用,区域内构建格尔木市优质学校协作模式,跨区域对接温州、西安等名校,多所学校同城结对。统筹推进名师课堂,积极组建网络名师工作室,发布优质资源,开展各类活动。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实现选课排课、课程评价一体化。开展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积极推广“线上+线下”混合式、探究式教学,引导教师熟练掌握备授课、数据分析等智慧教学工具应用方式,依托数据支持实现课堂教学全过程诊断与评价,提升课堂智能化水平,赋能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五是利用数字化技术推进教学管理改革。充分运用初、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围绕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学校教学管理、教师专业成长等七个维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开展数据采集与结果性评价,引导学校树立科学全面的教育质量观。

六是大数据赋能生涯规划指导。加强生涯规划指导的教师队伍建设,开展融常规教育、专题讲座与综合实践为一体的生涯规划指导与教育体系,借助高考管理平台及大数据成绩分析,我市高中各校运用一系列测评工具和实践练习,在学生中开展生涯教育,并将我们积累的生涯探索的经验及提炼的生涯课例进行了全州辐射,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七是轻量化赋能教育治理,提升决策水平。为促进学校安全管理,积极利用轻量化信息技术手段对校车、危化品等进行动态监管;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积极尝试使用轻量化系统进行饮食健康和体质健康分析;为促进区域治理模式创新,积极尝试使用轻量化系统进行学习压力预测分析、学生心理健康等数据收集和分析。

二、高中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优质生源与教师“双流失”问题依然存在。 

部分家庭因追求优质教育资源,将子女送至外地就读,发达地区学校高薪挖角高中骨干教师,导致师资队伍不稳定。生源扩招以后师资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

(二)政策变化导致生源增加。

随着2024年全省普通高中录取比例的调整和外来务工子女入学人数的增加等新情况的出现,我市现有的4所高中的办学规模已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需求的增长。根据区域人口测算,2016年二孩政策的实施,迎来生育小高峰,2033年成为我市普通高中生源数量上升的“拐点年”。因此,随着普通高中生源数量急剧增加,我市现有的高中学校硬件建设、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配套条件,已经成为我市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

(三)高考改革适应压力大 

随着高考改革的实施,普通高中的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方式势必相应进行变革。学校需要设置多样化课程,实施跨班跨年级选课等教学组织形式,这对我市普通高中学校教学配套设施、教师数量、质量和结构均会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全市普通高中的软硬件条件又面临“再发展”的新时期,加之周边县(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稳定上升的压力,迫切要求我市普通高中学校在走内涵发展的同时,需要合理的竞争环境和公平的竞争平台。

三、意见建议

(一)夯实根基,提升现有高中质量。

从软硬件两方面发力,加大对4所普通高中学校硬件配套设施的改建、扩建和迁建投入,挖掘内部潜力。适量补充优秀新教师,着重培育现有学科教师,借助名优教师发挥传帮带作用,缩短师资成长周期。明确学习赶超目标,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学习先进教学和管理经验,制定可行措施,缩小办学差距。深入研讨高考新方案,在命题方向、分层走班等关键环节提前准备,满足家长和群众对教育质量提升的期望。

(二)精心布局,推动新建高中发展。

科学规划新建高中运行设计,优化学校布局,使其与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分布及高中录取比例调整相适配。合理谋划运行形态与办学模式,借助现有优质高中资源启动新建高中,缓解招生、师资建设等方面的压力。

(三)协同共进,构建高中教育新生态。

组建区域普通高中教育集团,实施集团化办学,以优带弱,促进整体联动发展。建立校际合作互动机制,缩小区域和学校间差距,提升教学质量。试行高中优秀教师“走教”兼职,扩大优秀教师辐射作用。加强与领先地区的联系,推进教学精准管理与实时监控。建立教育督导制度,完善考核评价方案,加大考核奖惩力度,争取人社、财政部门的政策和经费支持,缩小现实与理想教育状况的差距。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2019-2025 格尔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政府网站标识码:6328010005 青ICP备16000246 格公网备 63280102000002

地址: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哈西亚图路25号 邮编:8160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