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本地要闻
“一镇六地”绘就乡村振兴新答卷
发布时间:2025/04/02 15:20:58
发布单位:信息发布
来源:格尔木市融媒体中心
浏览量: 467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 记者 夏静

近年来,郭勒木德镇深挖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投身产业“四地”建设,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创新提出“一镇六地”发展思路,助力实现农牧业提质增效、乡村环境宜居宜业、农牧民生活富裕富足。

聚焦产业兴旺目标,锻造乡村产业发展“重要承载地”。成功申报8个省级试点村,小岛村、阿拉尔村入选省级“321”工程产业示范村,引入财政衔接补助资金,落地项目多,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在此基础上,孕育出新华村有机肥、红柳村田园综合体、西村编织袋厂、小岛村叮咚纯净水厂、富源村粮油加工车间等多个示范样板,催生出多元产业模式。2024年,郭勒木德镇总收入跃过千万元大关,成就3个百万级产业强村,农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2万余元。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筑就高原生态宜居“优质涵养地”。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以农村牧区环境净化为“切口”,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推动解决“脏乱差”顽瘴痼疾,开展青藏公路、格茫公路、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集中卫生整治,全镇城乡环境正从基础的“清干净、保持住”阶段向更高层次的“补短板、建机制”阶段升级。当下,全镇所有村庄的生活垃圾均已得到有效治理,农业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的村庄占比81.2%,农牧区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狠抓质量安全监管,筑牢绿色农畜产品“安全供给地”。积极融入我市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发展大局,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从传统种植养殖迈向品牌塑造与规模化经营,全力拓展绿色有机产业版图,大力发展枸杞、蒙古羊、藜麦等特色产业。辖区内现有有机枸杞企业3家、有机肥生产企业1家(沛润有机肥厂)、智慧农业田园综合体2家(苏弥山庄、仁达合作社),有机红枸杞种植面积8120亩、年产量0.244万吨,黑枸杞种植面积0.2万亩、年产量0.06万吨,天然草场1091.5万亩、牛羊93742头(只),是全市乃至全州重要的农产品保障供应地之一,其中仁达合作社作为重要的乡村支柱产业,每年向全市市场和军警部队供应蔬菜500吨、瓜果50吨、生猪肉72吨,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激发美丽乡村活力,培育乡村旅游休闲“优选目的地”。辖区内风光旖旎,还有多个4A级景区,城郊各村深挖农家餐饮、田园采摘等本土特色,近郊旅游产业蓬勃兴起,阿拉尔草原文化度假村、红柳山庄农家院等乡村产品纷纷涌现。乡村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道路愈发畅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产品销售和手工艺品产业联动发展,为农牧民拓宽了增收渠道,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荣膺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金鱼湖民族风情园成为省级示范点,蒙古族服饰入选国家级非遗,蒙古族刺绣(毡绣)列为省级传承项目。

筑牢乡村治理堡垒,构建基层社会治理“示范样板地”。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党的基层执政根基不断巩固。换届以来动态调整村“两委”主要负责人4人,其他成员21人,建立由109人组成的后备干部库。选聘到村“任职”大学生16名,覆盖全镇80%的行政村。修缮3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聚焦方案“四个一”模式、警示教育、健全机制等维度制定7条针对性措施,以“挂牌销号”形式压实责任,逐条压茬推进。持续开展“法律九进”活动,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持续加强对各类重点人员的动态排查和帮教管控,落实监测预警、教育帮扶、日常管理、应急处置等工作。全年召开矛盾纠纷联席会3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86余起,化解率达100%。

凝聚奋进磅礴伟力,铸牢民族团结进步“典范新高地”。紧紧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核心主线,全力促进全镇各民族之间展开更为广泛、更为深入的交往交流交融。精心筹备农民丰收节、四季村晚、村BA篮球赛、那达慕大会以及骆驼文化旅游暨非遗展示等丰富多元的活动,增强了全镇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营造出“全民知晓、全民参与、全民践行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2019-2025 格尔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政府网站标识码:6328010005 青ICP备16000246 格公网备 63280102000002

地址: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哈西亚图路25号 邮编:8160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