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持续深化我市养老服务改革,进一步完善我市老年人生活保障,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助餐服务新业态优势,制定对应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丰富服务内容,尝试助餐服务新模式,优先解决困难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做法成效
(一)加大投入力度,完善设施制度保障
一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各行业单位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在“中央厨房”原有建设基础上,市民政局积极筹措资金完成了室内消防提升改造,进一步完善了室内设施设备。二是立足我市实际,制定印发《格尔木市推进中央厨房“爱心食堂”工作方案》《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居家和社区日间照料养老服务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完善了政策制度,为中央厨房的运营提供了正确的指引,筑牢了配餐助餐送餐服务工作基础。
(二)拓宽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内容
一是市民政局“以更好服务群众为导向,深入探索推动多样化、实用性的居家养老助餐配餐模式,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村)为依托、专业服务为支撑的居家养老助餐配餐服务体系”为目标,统筹各类养老资源,建立了1个“指导中心”、打造了1所覆盖城区的“中央厨房”,完善了5个(八一、盐湖、宇宙巷、园艺、建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不断扩大了助餐服务覆盖区域;二是大力助推日间照料中心助餐服务工作,将中央厨房配餐送餐助餐服务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融为一体,围绕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助餐需求,开发餐饮产品、丰富菜色品种、合理营养膳食,有效地解决了我市困难老年人的吃饭问题。
(三)尝试助餐新模式,扩大助餐服务影响力
一是不断创新助餐方式,以“养老+慈善”模式,让公益慈善力量参与到关心关爱老年人群体,积极争取援青资金20万元,开展试点“免费早餐”项目,做好公益慈善资金对接和储备,同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从1个试点扩展到5个试点。截至目前,我市盐湖、八一、宇宙巷、建安、园艺5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均为有订餐需求的高龄、孤寡、独居、空巢等老年群体提供免费早餐。每日由市中央厨房统一制作馒头花卷、稀饭牛奶、鸡蛋小菜等兼顾营养和老年人口味的爱心早餐,送到了困难老人的餐桌上。一碗碗爱心粥,温暖了困难老年人的心,一颗颗爱心蛋,凝聚了民政爱民的心。二是扩大提供免费早餐覆盖人群,从孤寡、特困、空巢等群体再摸排,纳入低保、残疾人、烈士遗属等老年人提供“免费早餐”项目。2023年6月至今累计为辖区内60岁以上的困难老年人供应免费早餐22200余份。三是扩大服务项目,从免费早餐扩大到提供优惠餐项目,对项目群体需求再摸排,根据个人意愿,提供“优惠午餐”项目。截至目前,累计供应优惠午餐8000余份,充分发挥了社会力量,让更多人关注老年群体助餐服务工作,营造了全社会敬老爱老的浓厚氛围。
二、经验启示
大力发展助餐服务工作是惠及广大老年人、增进百姓福祉的民生工程,也是进一步健全我市养老服务体系,推动我市养老服务工作发展的有效举措,为建立健全我市养老服务体系,推进我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探索了有益经验。
一是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综合施策。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养老服务供给要素配置不足和短板。以困难、空巢、失能高龄老人对助餐配餐送餐的需求为导向,采取以公建民营共同发展为手段,推动构建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助餐配餐送餐服务新模式。
二是必须严把服务质量,促进提升。根据助餐服务工作实际,市民政局制定印发《格尔木市民政局关于“中央厨房”考核管理方案》《格尔木市养老服务质量绩效考核方案》,每月对承接主体购买助餐服务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反馈承接主体进行限时整改,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助餐服务工作,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监督检查和考核管理评价体系,促进了助餐服务质量提升。
三是必须坚持社会效益,扩大影响。“免费爱心早餐活动”不仅让更多的老年人了解到社区养老的独特优势,同时逐步向外散发温暖,吸引了更多的社会目光聚焦到老年群体身上,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也愿意参与到敬老爱老助老活动中,推动了社会参与、全民行动,让广大老年人享受到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