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项目现场摄影。通讯员 胡吉容 摄
本报讯(记者 丁一 李莎莎 通讯员 沈亚军 朱学鹏 吉容 李晨思)4月29日,三峡能源青豫直流二期100兆瓦光热工程完成汽轮机一次冲转成功,全系统投运发电,标志着我国高海拔地区光热发电规模化应用实现历史性零的突破,为构建青海新型电力系统注入百兆瓦级清洁能源引擎。
三峡能源青豫直流二期100兆瓦光热发电项目坐落于青海省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占地面积约287公顷,作为国际领先的塔式聚光发电技术的示范工程,配置12小时熔盐储能系统,可实现全天候稳定供电。项目年发电量预计达2.271亿千瓦时,可满足18.93万户家庭清洁用电需求,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63万吨,相当于人工造林18.86万亩的生态效益。
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团队在戈壁、荒漠、强风沙等极端环境下,累计攻克高精度聚光镜场控制、高温熔盐传热储热等关键性技术难题,实现了熔盐泵、定日镜等核心设备国产化应用,为构建光热产业链自主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打造“光热+光伏”多能互补方案,进一步提升了当地电网稳定性和消纳能力,为青海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经济高效的建设范式,助力能源结构绿色转型,为我国新能源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交融提供创新范式。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三峡能源青豫直流二期三标段海西基地10万千万光热项目经理沈亚军说:“青豫直流项目为青海—河南±800kV特高压直流清洁能源通道配套建设的首座100MW级光热调峰电源,项目建成后,系统性提升了跨区域输电的可再生能源比重及送电质量,增强了区域能源结构稳定性,为外送通道及风光大基地项目中的光热电源规模化应用提供了行业标准制定范式。”
项目成功实现全系统并网发电,在全面提升建设效率的同时实现了资源集约利用化、主要设备国产化及核心技术自主化,为中国光热从“跟跑者”跃升至“领跑者”提供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范式与工程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