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谭丽 王秀琴 通讯员 许小萍
“以前终端异常排查得爬杆子、跑现场,现在点几下鼠标,几百台设备的情况就全掌握了!”近日,记者走进国网海西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配网自动化班班长王发晖一边操作电脑,一边介绍着配电自动化终端异常智能分析系统。随着他轻点鼠标设定排查区域、查询批次、查询数量,启动批量召测指令,400台配电终端的运行数据在5分钟内就完成了自动采集和分析,格尔木、德令哈两大区域的配网设备健康状况一目了然。
智能分析系统就像配电终端的“智能听诊器”,通过部署在配网线路上的智能终端,可实时采集各类运行参数,依托无线通信实现数据秒级回传。通过主站系统预设的“智能诊断模型”,将数据库中的终端信息进行大批量扫描,对终端的系统进程、通道、隔离组件、加密、通信等关键环节逐一进行精细核查,主站运维人员只需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上调取“电子病历”,就能精准锁定异常原因,并将异常终端缺陷明细下发至现场运维人员,指导现场运维人员直达“病灶”。
过去,电力运维可是个“苦差事”。设备出问题,一线的工作人员就得顶着高原的寒风烈日,一台一台查,有时候折腾大半天才能找到故障点。“就像大海捞针,费时费力还不一定准。”国网海西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副主任马存智告诉记者,现在,这套智能系统就像给配电设备装上了“健康监测手环”,实时采集数据,自动分析问题,还能直接告诉专业人员“哪儿坏了、怎么修”。
“以前查完整个区域的设备得好几天,现在系统自动扫描,直接标出问题,我们带着工具直奔故障点就行。”海西格尔木市供电公司配电运检班班长南拉加深有感触。在前不久的实战演练中,3名现场运维人员仅用45分钟就修好了13台设备,而同样的工作量在过去至少要两天。
“这套系统不仅快,还更准。”马存智说,智能分析能精准定位故障,避免了过去“拆东墙补西墙”的折腾。现在,依托主站“一键设定”就能实现大批量终端排查,设备消缺响应速度提升近8倍。运维人员年人均户外作业时长减少300小时,高危登杆作业频次下降75%,工作效率与安全性实现双提升。
目前,海西供电公司正推广这套智能巡检技术,让“智能排查”替代人工巡视,加快智慧配电网建设,以“智能分析、精准消缺、高效运维”的理念推动配电网智能化转型。依托智能诊断系统构建配电网“免疫中枢”,推动电网运维向“主动防御”从“智能自愈”升级。通过深化人工智能算法与配电网拓扑分析技术的融合,实现配电线路故障的毫秒级定位与分钟级自愈,构建“终端感知—主站决策—边缘执行”的多端协同自愈体系。同时,结合数字孪生技术搭建动态仿真平台,预演不同故障场景下的最优恢复路径,使配电网具备“预判风险、快速隔离、自主重构“的智慧能力,让百姓用电更放心,更稳定、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