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得礼正在给新引进的枸杞树修剪整形。 记者 谭丽 摄
□ 记者 谭丽 张丹丹
“这个果子是我去年试种的,又大又漂亮!”近日,在郭勒木德镇和谐村的枸杞地里,种植户代得礼一边忙着整形修剪枸杞树,一边高兴地向记者介绍,相较于传统品种,去年引进的枸杞新品种“宁农杞16号173 ”果实更大、枝条挂果也更多。
代得礼与枸杞结缘已有十五年。2010年,他敏锐地察觉到市场上对于高品质枸杞产品需求量更大。于是他拿定主意,决定尝试种植新品种枸杞。
“我以前种的是传统农作物,后面就想着向枸杞种植方面发展,但是在深入调研枸杞市场后,发现本地种植的大多是老品种枸杞,无论是产量、果实品质还是综合效益,都远不及新品种,这让我萌生了引进试种新品种的念头。于是我就跑到宁夏去学习枸杞种植技术,并联系宁夏的科研院所和当地实力雄厚的私人育苗企业,从中筛选优质新品种。”代得礼说。
有了专业的种植技术后,代得礼将宁夏的优良品种“宁杞7号”引入到格尔木,并在新乐村租赁了15亩试验田开始种植。
“作为当前的优良品种,‘宁杞7号’优势突出。它果实大、产量高,且适应性强,单位产量较传统品种提升20%。”代得礼介绍说。经过反复摸索种植技术、优化田间管理,试种首年便收获了亩产干果150公斤。通过不懈努力,“宁杞7号”凭借其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迅速在我市推广开来,为我市枸杞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成功推广“宁杞7号”后,代得礼并没有停下脚步。他深知,单一品种难以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也不利于枸杞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于是,他开始逐步扩大试种面积,引进各种优良品系进行试种。十五年间,他陆续引进试种了“宁杞5号”“宁杞9号”“蒙杞1号”“科杞608”等十几个优质枸杞品种。在每一次的新品种推广过程中,他不仅向农户传授种植技术,还积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帮助农户解决后顾之忧。
“新品种的推广并非一蹴而就,每个品种都要在本地进行四到五年的试种观察,只有充分验证其适应性和经济效益,确定可以大量种植后,才会向农户推广。从2010年起,我先后引进了十几个枸杞品种。经过反复试种、筛选,现在有六七个品种可以种植。那些不适应本地环境、经济效益不理想的品种,我们果断淘汰;表现优异的品种,则被精心保留下来,推广给广大种植户。为了掌握最新的种植技术和品种信息,我一方面通过网络学习相关知识,一方面前往各地,向专家和同行请教,互相交流种植经验。这两年,我新引进的‘宁农杞15号7—8’和‘宁农杞16号173’这两个品种备受青睐,种植的人越来越多,推广范围也越来越广,目前种植面积已经达到数千亩,成了带动大伙增收致富的‘金品种’。”代得礼说。
十五年来,代得礼见证了我市枸杞产业的蓬勃发展。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枸杞种植的行列,并通过科学种植实现了增收致富。
“看着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我打心底里高兴。”代得礼满怀信心地说,“未来,我还会继续探索枸杞种植的新技术、新品种,为枸杞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眼下,一片片枸杞地正孕育着新的希望,等待丰收的季节。代得礼与枸杞的故事仍在继续书写。他将带着对枸杞产业发展的热爱与执着,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为这片土地带来更多的希望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