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本地要闻
产业帮扶暖民生 温格协作结硕果
发布时间:2025/07/16 15:14:53
发布单位:信息发布
来源:格尔木市融媒体中心
浏览量: 174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记者 景桂珍 马俊杰

从东海之滨到巍巍昆仑,从互帮互助到全方位常态化合作,温州市以“援青协作”为纽带,深度融合资源优势,全力推动我市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在产业帮扶、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等领域持续发力,绘就出一幅“温格情深、共谋发展”的生动图景,为格尔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爱心食堂暖民心

破解老人用餐难题

走进郭勒木德镇红柳村爱心食堂,两名厨师正忙着为前来吃饭的老人和学生准备午餐。不多时,饭菜的香味扑鼻而来。

据悉,2020年,温州援青工作组投入帮扶资金40万元,为村里老人和学生修建起这座爱心食堂,专门为村上60岁以上老人以及在校学生提供免费午餐和晚餐,解决他们的吃饭难题。爱心食堂的开办不仅增强了乡村社会治理水平,还为培育文明乡风、建设安居乐业的美丽幸福家园增添了色彩。

实施多项援助项目

奏响乡村振兴乐章

针对格尔木冬季天气寒冷、建筑能耗高等特点,2021年,温州援青团队启动资金350万元,实施村民房屋外保温改造工程,经过改造,冬天村民屋内温度提升3到5摄氏度。据村民介绍,房屋改造后不仅降低了百姓的生活成本,更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舒适度和乡村美观度。

为促进仁达合作社产业链规模化发展,2020年,援青工作组又投入资金100万元,建成了面积约50亩的猪舍,修建了约长300米的猪场围墙。猪舍运营以来,每年土猪出栏约500头,收益占村集体经济的3%。据了解,近年来,郭勒木德镇红柳村受益援青帮扶资金近500万元。

现如今,放眼望去,红柳村一排排整洁的房屋、一座座充满希望的温室大棚,化为跃动的音符,奏响了乡村振兴的欢快乐章。

2016年,安排援青资金300万元,用于园艺场东区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新建温棚24栋,园艺场生产基地生产水平不断提升、产品种类不断丰富,保障了格尔木市本地群众菜篮子;2018年,安排援青资金200万元,用于红柳村排水管网及道路建设项目,铺设排水管网4.8公里,改造道路2700平方米;2019年,安排援青资金2025万元,用于河东农场人畜饮水管网改造提升,铺设输水管网31公里,切实提升了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2023年,安排援青资金200万元,用于大格勒乡新庄村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改造道路2万平方米,铺设路灯176盏,完善了村基础设施……

“青藏优品”金名片

打响农畜产品知名度

“青藏优品”作为浙江对口支援海西州消费帮扶的“金名片”,让格尔木优质优价的农畜产品走进了浙江市场,同时也推动了海西乡村企业发展,促进了本地农民增收致富。

“青藏优品”运营总监陈更全介绍,2021年,安排援青资金2000万元,开发了“青藏优品”农特产品购物平台,并在温州上线试运行。之后相继开发了运营微信小程序、抖音直播间、手机端APP、微信公众号等宣传推广平台。同时,“青藏优品”作为浙江对口消费帮扶的一个品牌,每年投入援青资金300万元,大力宣传格尔木本地的特色农畜产品。目前在浙江已经开设了20多家线下实体店,线上在淘宝、京东、拼多多以及“青藏优品”小程序也上线了枸杞、藜麦、牛羊肉等产品。目前,“青藏优品”品牌已享誉浙江市场。据了解,2024年,“青藏优品”累计销售额达到9000多万元。

据农垦集团格尔木特色生物产业园副主任邢亮德介绍,近年来,通过“青藏优品”平台,将我市的农产品远销到了全国各地。目前,农垦集团拥有国内最先进的全自动化枸杞原浆生产线,企业生产的枸杞蜂蜜、黑红枸杞原浆、锁鲜枸杞、沙棘果饮等多个产品以其原生态、无添加等优势受到了全国各地消费者的青睐。

援青,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改变。昆仑山下,一批批落地的援建项目,一次次结对帮扶,浙江援青格尔木工作组为海西州格尔木市各项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见证了浙青两省的友谊,留下了一批“带不走的财富”,写下了浙青对口援助的辉煌篇章。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2019-2025 格尔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政府网站标识码:6328010005 青ICP备16000246 格公网备 63280102000002

地址: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哈西亚图路25号 邮编:8160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