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格尔木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扣省州财政零基预算改革相关要求,打破传统预算编制惯性,重塑预算管理基础工作,强化财政资源统筹能力,推动零基预算改革不断向深层次迈进。
加强顶层谋划,夯实改革基础。构建以“党政统揽、财政牵头、部门协同”为核心的组织体系,做到全面协调、全位推进。将零基预算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和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清单,助推改革走深走实。一是印发了《格尔木市市本级实施零基预算管理工作(2024—2026年)的具体措施》,进一步明确了路线目标;二是出台了《格尔木市市级预算评审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格尔木市预算调剂报批管理暂行办法》《格尔木市市级政策和项目预算事前绩效评估管理办法》《格尔木市市级预算事前绩效评估工作规程》健全制度基础,为改革提供制度遵循。
打破基数依赖,创新改革措施。以“归零重启”的决心打破支出固化格局,积极探索改革措施,重塑资源合理配置新格局。一是取消“基数+增长”模式。所有预算均以“零”为起点,按照“一项目、一方案、一标准、一绩效”的编报要求,指导预算部门做实做细每个项目预算;二是强化预算源头管控。从严从紧编制部门预算,大幅度压减非刚性、非重点支出。在编制2025年预算、部门预算时,压减各部门专项业务费2.3亿元,压减率达到申报预算额的24%;三是优化预算分配模式。积极探索多种预算编制方法,分类施策,精准“滴灌”。在编制2025年预算时,对五家预算部门试点开展预算总额控制编制模式,向部门下达年度预算总额,倒逼部门按照项目优先次序、轻重缓急,科学合理分配每个项目预算。
坚持绩效为先,重构分配逻辑。构建以“绩效为先”理念,重构预算分配逻辑,重塑财政资源配置新格局。一是强化绩效管理运用。对年度申报预算超过500万元的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2024至2025年通过事前绩效评估压减预算超过1.32亿元。通过绩效运行监控,收回偏离目标及执行低效项目预算0.42亿元;二是探索开展预算评审。邀请行业领域专家对两家预算部门开展项目预算评审并提出项目取消、调整或预算调减建议,节约资金0.13亿元;三是开展实地走访调研。深入各部门、医养中心、敬老院等16个场馆运行情况进行现场调研,向市政府提出公益性全额保障、非公益性打包市场化运营等方案,进一步促进预算分配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强化动态调整,清理盘活资金。一是清理整合预算项目。2025年及时清理任务已达成、政策已到期的预算项目22个,压缩支出规模约0.67亿元;二是严格压减结转规模。对本年度安排的市级资金和结转两年以上的上级资金全部收回,2024年底收回统筹2.8亿元;三是加快支出标准建设。制定《市级预算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三年实施方案》,分年度稳步推进项目支出标准建设,规范部门预算经费从“人控”到“制控”,构建“以标准控预算”的模式,减少预算分配自由裁量权,从源头上杜绝超标准开支、虚高预算等隐性浪费行为。
下一步,市财政将进一步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各部门对零基预算改革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改革意识和责任感,转变传统预算管理观念。同时,强化预算编制与执行的全过程管理,建立预算执行跟踪问效机制,推动格尔木市零基预算三年行动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