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上昆仑 > 公共法律
“8+N 菜单式”公益活动,让爱与成长同行
发布时间:2025/07/30 15:55:04
发布单位:市司法局
来源:
浏览量: 814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近年来,随着社会治理精细化要求的不断提高,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传统社区矫正公益活动模式较为单一,往往难以充分调动社区矫正对象的参与积极性,也难以精准对接社会需求。为破解这一难题,格尔木市司法局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创新推出“8+N 菜单式”公益活动,旨在通过多元化、个性化的公益服务项目,提升社区矫正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助力社区矫正对象更好地融入社会。

一、创新点凸显,提升矫正实效

“8+N 菜单式”公益活动相较于传统固定不变的劳动形式在严格管理的基础上,采用司法所+社会组织+社区的工作机制,探索融合管理模式,创新社区矫正教育新举措。“8”指的是8项固定的公益活动类型,分别为:社区公益服务、志愿者服务、义务献血、敬老助残、捐款捐物、社区环境保洁、现身说法、社区公共设施维修。N类自选项目由社区矫正对象根据自身情况自愿申报,采取自愿认领、自行实施服务的方式开展,增强了活动的适应性和针对性。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30余名社区矫正对象参与到“8+N 菜单式”公益活动中,累计服务时长达24000余小时。通过参与多样化的公益活动,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不良思想观念得到有效转变。许多社区矫正对象表示,在帮助他人和服务社区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自身价值,重新树立了融入社会的信心。

二、针对性明显,拓宽矫正渠道

“8+N 菜单式”公益活动紧密围绕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改造目标,针对不同类型社区矫正对象的特点设置活动。对于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社区矫正对象,通过参与助老扶弱、困难家庭帮扶等活动,培养其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意识;对于有违规交通行为记录的社区矫正对象,安排文明交通劝导活动,强化其交通规则意识。通过社区矫正对象的 “现身说法”回顾过往,深刻反思犯罪危害,强化悔过意识,重塑正确价值观;这种针对性的活动安排,使教育矫正更精准有效。自公益活动开展以来,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助矫通等新媒体渠道,定期发布公益活动的开展情况,制作图文、视频资料共计780余条,组织集中学习8次,共计700人次参加。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感人的瞬间吸引公众关注,提升了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知晓度和认可度。社区居民对公益活动的满意度达95% 以上,让社会各界更直观地了解社区矫正工作,改变了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偏见。同样,90%的社区矫正对象也收获了帮助他人的成就感。

三、多元化联动,共筑温暖桥梁

作为公益活动的“总调度”,加强与社区、民政、公益组织等的沟通协作,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社区熟悉居民需求和辖区情况,能精准提供“菜单”所需的公益服务方向。公益组织有着丰富的公益项目运作经验,能为“8+N 菜单式”公益活动提供专业指导。企业的加入则为活动提供了更多资源及物质的支持,发挥自身优势,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岗位及技能培训。其他各部门之间共同研究解决活动开展中遇到的问题,形成工作合力,提升活动的组织效率和实施效果。部门联动还体现在信息共享上。社区矫正管理局把社区矫正对象的技能特长、时间安排等信息与社区、社会组织共享,方便他们精准匹配项目;社区和社会组织也会及时反馈活动开展情况、居民意见等,根据这些信息不断优化 公益式“菜单”项目,加大对“N”项特色活动的研发力度,结合社会热点和社区矫正对象需求,设计更多新颖、有趣且有意义的活动。目前已建立社区矫正教育基地1个,公益劳动基地2个,就业基地2个。走访慰问82名年龄较大、常年患病、身体残疾、无生活来源的社区矫正对象。为4名社区矫正对象购买生活物品,为1名社区社区矫正对象解决就业,为4名社区矫正对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8+N 菜单式” 公益活动的创新,本质是尊重个体差异,回归社区矫正“教育、感化、挽救”的初心。通过让社区矫正对象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从“做什么都一样”变为“做我能做好的”,不仅让公益服务更有效,更让每一位社区矫正对象在劳动中感受到被需要、被认可,最终实现“顺利回归社会” 的目标。这种模式值得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让社区矫正真正成为连接个体与社会的“桥梁”。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2019-2025 格尔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政府网站标识码:6328010005 青ICP备16000246 格公网备 63280102000002

地址: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哈西亚图路25号 邮编:8160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