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格尔木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将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全过程,锚定“八五”普法规划目标任务精准发力。全市坚持在融合中求实效,把法治建设与德治教化紧密结合,让法治宣传教育扎根法治实践沃土,以立体化、多层次的举措推动公民法治素养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增强。
如今,法治观念如春风化雨般浸润格尔木的每一个角落,从街头巷尾的普法宣传到基层治理的依法依规,从群众遇事找法的自觉到办事依法的习惯,法治信仰正融入城市发展的血脉;法治宣传体系日益健全,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各领域普法协同联动,形成了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普法网络;浓厚的法治氛围已成为这座城市的鲜明底色,为格尔木市加快建设全省副中心城市筑牢了坚实的法治根基,更在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彰显出法治护航的强大力量。
统筹擘画聚势能 责任笃行绘新卷
格尔木市高擎法治旗帜,将“八五”普法置于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以顶层设计之“纲”牵引普法实践之“目”。党政主要负责人躬身践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各级部门拧紧“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责任链条,中共格尔木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统筹联动,联席会议、考核督导、“三单一书”等制度经纬交织,织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监督、政协支持、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群众主体”的大普法格局。从机关到基层,从决策到执行,法治信仰融入城市血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风尚如春风化雨,浸润格尔木的每一个角落。
凝心同奏法治曲 携手共谱九进章
“法律九进+”的交响在昆仑山下奏响,以精准滴灌的智慧,为平安格尔木、法治格尔木注入深厚底气。
•进机关,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常态化,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试、国家工作人员网上学法筑牢“关键少数”法治根基,党内法规学习让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进校园,100%配齐的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成为青春护航者,组织开展“开学法治第一课”“青少年模拟法庭”“宪法晨读”等活动,让法治种子在少年心中生根,扣好人生第一粒“法治扣子”;
•进企业,“诚信守法示范企业”创建与“助企暖企 春风送法”专项行动双向发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进村(社区),“法律明白人”、村居法律顾问、普法志愿者穿梭街巷,“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星罗棋布,让基层治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进军营,普法志愿者与法律服务者携手送法,为“最可爱的人”提供法律援助,军地共筑法治长城,军民鱼水情在法治中愈发深厚;
•进家庭,“法治家庭示范户”“法治家庭标兵户”创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传相融,让法治成为家风传承的底色;
•进网络,“清朗”行动护航虚拟空间,法治声音穿透屏幕,构筑健康网络生态;
•进寺院,“民法典宣传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12·4宪法宣传周”等宣传活动联动,让宗教教职人员与信教群众共沐法治阳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创新为笔绘新境 根基如磐奏强音
法治文化在创新中焕发生机,在传承中筑牢根基。三级法治文化阵地全域覆盖,红色法治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法治文化广场、法治微公园、法治小游园、法治长廊、法治宣传栏等与城市肌理相融,步步皆有“法”景;廉政法治书画展、法治作品展绽放文化魅力,公益广告、短视频、三句半、快板等“三微”作品接地气、入人心,普法微电影《马赛克》《10亿跑分案》摘得省级大奖,创新案例民主法治赋能盐湖新城 绘就三江源头“样板”乡村——记“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一文荣获国家级荣誉,让法治故事可观可感;智慧普法借势新媒体,网站、微信等成为普法“新窗口”,“以案释法”让法律条文变“活”,走进群众身边、记在群众心里。
充分发掘“地域特色+法治文化”资源,创新建设“一基地两集群”,即格尔木将军楼红色法治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两乡两镇法治文化广场集群、村(社区)法治微公园集群辐射带动“12·4”宪法宣传周、“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等主题活动。“典亮新时代 法润格尔木”文艺演出、宪法宣誓等活动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深入人心。立足“四地”建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宣传相融,让法治为格尔木生态底色添彩;国家安全、反诈、反有组织犯罪等专项宣传精准发力,为社会稳定与高质量发展护航。
固本安邦凝共识 亮点纷呈启新程
以“固本”为基,让法治信仰在昆仑山下扎根生长;以“安邦”为任,让普法力量护航盐湖之城行稳致远。格尔木的法治实践,正以一幕幕鲜活场景,书写着“固本安邦”的生动注脚,铺展着“亮点纷呈”的奋进画卷。
基层立法联系点架起“民意直通车”,国家、省、州三级联动如纽带紧系,让格尔木的“民言民语”顺着法治脉络汇入立法长河,让每一条建议都成为良法善治的源头活水;当普法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同频共振,法治意识便成了文明新风里最鲜明的注脚,街头巷尾的普法标语与文明公约相映成趣,滋养着城市的精神气质;中央1号文件宣讲、“三下乡”服务、那达慕大会上的普法身影,更将法治种子播撒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注入稳稳的法治力量,让农牧民的日子既有奔头、更有保障。
“三纵四横”矛盾调处格局与“一站式”调解中心高效联动,像一张细密的网,兜住群众的急难愁盼;“枫桥式”星级司法所里,村(社区)法律顾问的耐心解答,让“遇事找法”不再是遥远的口号,而是触手可及的路径;当“普法+网络”的春风吹遍戈壁,云课堂里的法律知识、微视频中的案例解读、24小时在线的热线服务,打通了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法治不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群众最可靠的“护身符”,是街头巷尾的安心,是万家灯火的安宁。从民意入法到文明共生,从乡村振兴到矛盾化解,格尔木的法治建设正以坚实步履,在高原大地上刻下“固本安邦”的深深印记,更以创新实践开启“启新程”的壮阔篇章。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格尔木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更高站位统筹普法布局,将法治精神融入城市发展血脉;以更实举措夯实普法根基,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民自觉;以更强担当创新普法实践,推动法治宣传与基层治理、民生服务深度融合。
未来,格尔木将继续聚焦群众需求,深耕“法律九进”品牌,迭代升级法治文化阵地,培育更多具有地域特色的普法载体;紧盯时代脉搏,深化智慧普法应用,让法治声音通过更鲜活的形式触达每个角落;锚定长远发展,衔接“九五”普法规划,以法治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守护生态环境永续美丽、保障各族群众幸福安康,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征程上,奋力书写法治格尔木更加璀璨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