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扎实推进盐湖资源有序开发,坚持以项目夯实产业基础、以节能激发转型潜力、以创新赋能企业升级,全力推动盐湖资源开发全链条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打造循环产业链
盐湖资源开发已经形成了钾盐、钠盐、镁盐、锂盐、氯碱5大产业集群。一是钾资源开发方面。加快发展盐湖综合利用及深加工产品,已形成800万吨钾肥、50万吨硝酸钾、42万吨氢氧化钾、7.2万吨碳酸钾等生产能力。钾肥产量增加的同时,钾盐产品也呈现多样化发展,由单一氯化钾拓展至硫酸钾、硝酸钾、食用氯化钾、高氯酸钾、硫酸钾镁肥等,实现从钾盐到钾碱的跨越。2024年生产钾肥677.54万吨,同比增长4.6%。二是镁资源开发方面。以盐湖提钾副产氯化镁为上游,延伸镁系列下游产品,现已形成硫酸钾镁肥、食品级氯化镁、金属镁等镁系列产品。三是锂资源开发方面。突破高镁锂比盐湖卤水提锂的工业化技术,已建成盐湖股份4万吨/年基础锂盐一体化、汇信新材料2万吨高质碳酸锂等项目。为发展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等锂电产业奠定了原材料基础。2024年全市生产碳酸锂11.68万吨,同比增长30.65%。四是钠资源开发方面。利用盐湖卤水提钾后的尾盐,已形成140万吨工业盐、10万吨烧碱、100万吨纯碱、2万吨氯酸钠产能。五是精细化工发展方面。以盐湖化工产业现有的尿素、甲醇及副产氯气为上游,生产乌洛托品、PVC等精细化工产品,实现盐湖化工从无机化工向精细化工跨越。
(二)坚持新型工业化,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一是持续推进钾盐稳产保供工程。加快推进盐湖股份钾肥增产保供项目、国达化工年产60万吨钾肥复合造粒及20万吨微量元素水溶肥项目,持续优化生产流程,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长周期运行效率,推动全产业链提质增效,确保钾肥产品足量保质源源不断投放市场。2025年1—6月全市规模以上钾肥企业生产钾肥299万吨。二是持续推进锂盐量质提升工程。加快推进东台盐湖提锂尾液综合回收利用项目、蓝科锂业连续移动吸附装备在察尔汗盐湖中的应用与研究等项目,通过优化工艺流程、更换连续移动吸附装置等,进一步回收处理为富锂液、提升老卤锂离子收率。2025年1—6月全市规模以上碳酸锂企业生产碳酸锂7.29万吨,为新能源发展提供澎湃动力。三是持续推进钠资源高质开发工程。持续推进盐湖股份500万吨工业盐、盐化集团20万吨制盐等项目,加快食用盐、畜牧盐、工业盐等多品种钠资源产品。
(三)坚持资源综合利用,推动产业绿色化发展。一是实施降碳行动。持续抢抓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及新一轮产业转移重大机遇,积极推动创建绿色园区,着力打造绿色工厂。截至目前,全市盐湖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省级绿色工厂”6家,积极持续推动盐湖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发展。二是推进设备更新。持续推进盐湖企业老旧设备更新淘汰,组织召开“工业领域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工作动员部署会”3次,截至目前,已备案设备更新项目16个,总投资达16.68亿元。其中为11个项目争取省、州两级设备更新专项资金,共计1.48亿元。设备更新项目的实施为后续新建项目落地腾挪更多用能空间。三是实施环保项目。加快实施东台盐湖提锂尾液综合回收利用项目,提升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进盐湖资源绿色集约发展。推进元品化工热电厂烟气超低排放升级改造项目,通过升级改造烟气脱硝装置、SNCR装置等,达到超低排放标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四)坚持数智赋能,推动产业智能化发展。一是提升贯标引领,筑牢智慧发展根基。大力宣贯《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组织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贯标评定。目前,全市已有15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其中,盐湖股份、藏格钾肥、青海锂业等9家盐湖企业成功获得贯标认证。企业管理精细化水平和运营效率显著提升。二是打造智能工厂,树立转型升级标杆。聚焦关键环节,以点带面,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行业示范效应的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盐湖股份氯化钾生产车间入选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该车间广泛应用DCS控制系统、在线分析仪表、智能视频监控、无人化采盐船及自动包装码垛系统,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智能控制与少人化操作。青海中信国安锂业发展有限公司“电池级碳酸锂绿色节能智能工厂”项目成功入选工信部第一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名单,目前是青海省唯一一家,也是盐湖行业首家入选企业。该项目是全流程智能化在盐湖提锂行业内的首次应用,为推动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可行路径。
(五)坚持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发展动能。一是构建全链条创新平台体系。加快重大平台建设,建成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众创空间、等8类平台,形成“基础研究—中试验证—产业孵化”全链条载体。强化中试转化支撑,投资1.23亿元建成盐湖资源开发中试基地一期工程。二是培育多层次创新主体。实施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带动产业链协同创新。截止目前,累计培育科技型企业29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科技小巨人2家,企业研发总投入达27.89亿元。深化精准服务,开展“一对一”企业服务200余场次,建立“政策直达+服务下沉”机制,解决技术难题83项。三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紧紧围绕“卡脖子”难题,组织力量开展科技攻关。盐湖镁业“面向青藏高原的盐湖老卤资源利用技术体系创建与万吨级产业示范”、鲁能新能源“源荷高效互动背景下多元储能协同配置与运营关键技术及应用”等4项科研成果荣获省级科技进步奖。四是坚持优质企业培育。通过“专精特新”入企服务、政策宣讲、申报指导等方式,建立专精特新”梯度培育库,培育专精特新企业81家,其中培育盐湖企业3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