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农业相关部门及单位紧紧围绕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战略部署,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升级为目标,全力推动枸杞、牛羊、果蔬等优势特色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市农牧业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一、农牧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农牧业生产态势稳中有进。上半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0.98亿元,同比增长5.9%,较一季度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0.27亿元,同比增长5.9%,占总产值的比重为27.3%;牧业总产值0.69亿元,增长6.0%,占比为70.6%;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完成0.02亿元,增长2.3%,占
比为2.1%(以上增速均按可比价计算)。
(二)蔬菜稳产稳供,质效齐升。格尔木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积极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省级蔬菜产业园等项目,不断提升蔬菜产品绿色化水平。同时,通过广泛宣传各类惠农强农政策,引导农民扩大粮油菜生产,确保蔬菜产量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市蔬菜总产量为0.89万吨,同比增长16.6%。其中根茎类产量为0.13万吨,同比增长1.3倍;瓜菜类产量为0.12万吨,同比增长32.7%;茄果类产量为0.19万吨,同比增长48.0%;食用菌产量5吨,同比增长4倍。
(三)畜牧业方面,畜禽存栏出栏呈现波动。
由于格尔木牛羊肉品质优良,特别是唐古拉的牦牛、藏羊以肉质鲜美、腥膻味小的特点,深受广大市民及外地客户青睐,在春节及伊斯兰教传统节日前,通过亲朋好友推荐邮寄、开通线上销售等方式,牛羊肉消费不断增加,加之受出栏奖补政策激励效应的持续释放,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根据国家统计局格尔木调查队监测数据显示。
1.存栏情况:上半年全市畜禽存栏43.01万头(只),同比增长8.7%。其中,牛存栏5.02万头,同比增长7.1%;羊存栏35.40万只,同比增长8.2%;生猪存栏0.18万头,同比增长26.4%;家禽存栏2.41万只,同比增长21.1%。
2.出栏情况:上半年全市各类畜禽出栏5.0万头(只),同比增长8.9%。其中,牛出栏0.53万头,同比增长14.6%;羊出栏2.84万只,同比增长11.5%;生猪出栏0.06万头,同比下降83.6%;家禽出栏1.56万只,同比增长31.8%。
3.畜禽产品产量:上半年全市肉类总产量达到1321.70吨,同比下降5.1%。其中:牛肉产量698.90吨,同比增长19.0%;羊肉产量532.06吨,同比增长13.7%;猪肉产量57.94吨,同比下降81.2%;家禽肉产量32.80吨,同比增长12.4%;生牛奶产量1102.96吨,同比增长0.3%,禽蛋产量117.03吨,同比增长24.2%。
二、农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高端精细蔬菜发展缓慢。格尔木目前的蔬菜种植主要以传统蔬菜如白菜、萝卜、甘蓝等为主,全市精细蔬菜、高端特色蔬菜种植种类少、产量低,供给不足,尚未形成多元化、高附加值的产品体系。在特色菌类种植领域,已完成鸡油菇、猴头菇、赤松茸等品种的适应性试种,但受限于种植规模较小、专业技术人员短缺、产业链配套不完善、市场渠道拓展不足等因素,尚未实现“试种成功—规模化种植—产业化运营”的转化,规模效应及经济效益暂未显现。
(二)生猪养殖规模化水平低。当前我市大型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企业只有兴疆牧歌一家,其生产经营的稳定直接影响我市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其他企业和养殖户的生猪产业化水平低,传统养殖方式普遍存在,养殖成本高,生猪价格波动幅度有限,不利于形成规模化养殖效应。
三、促进农牧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蔬菜新品种的培育与推广。依托现有省级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园,在保障本地基础供给的基础上,重点引种耐高原气候的如彩椒、樱桃番茄、芦笋等精细蔬菜,通过“政府补贴+企业示范”模式,培育示范种植户,并对对老旧温室大棚进行“智能化改造”。对特色菌类通过建设标准化连片种植基地,补全产业链关键环节,以“高原特色”区域品牌,强化市场辨识度,以“政策+机制”筑牢保障体系,降低产业发展风险。
(二)加强生猪养殖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支持。制定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扶持政策,对新建、改建符合标准的养殖场给予资金补贴。加大对生猪养殖户的扶持力度,在土地、环保、融资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全力支持生猪养殖户扩大规模生产,尽快补栏,争取在年内形成一批出栏,减小生猪对畜牧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