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秀琴 谭丽 实习生 卢文慧
在格尔木市城北村,曾经受风沙影响的农家院落,如今变成了果香四溢的“致富园”。村民们巧用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依托独特自然禀赋与精准帮扶政策,大力发展特色林果种植。一棵棵果树,正成为撬动村民幸福生活的有力支点。
昔日多风地,今朝果飘香。走进城北村村民才明安的家,大门口、庭院里,桃树、杏树、李树等错落有致,累累硕果压弯枝头,微风拂过,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近年来,随着品种持续优化和采摘经济兴起,小小的果树成了村民的“致富树”,不仅鼓了钱袋子,更甜了好日子。
城北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陈伟说:“全村有闲置地的村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种了果树。以前风沙多,降水少。现在气候改善,雨水也较以往充沛。自来水入户以后,给果树浇水也更方便了。这边昼夜温差大,结出来的果子甜,口感也好,市区不少人都愿意到村里来采摘,也给村民带来了收益。”
城北村水果赢得青睐,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生态持续向好,气候更宜人;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完善,管护果树便捷无忧;特别是显著的昼夜温差,成就了果实出众的甜度与口感。这些优势吸引众多市民专程前来体验采摘的乐趣,让村民的辛勤耕耘获得更丰厚回报。
才明安通过种果树增加了收入,瓜果季节也能吃上自己种的新鲜水果。他告诉记者,家里前前后后种了杏树、李树、苹果树等三十几棵,已经种了四五年了。从去年开始,果树慢慢结果了,通过嫁接,品种变好了,口感也提升了,每到上市季节,大家都过来采摘。
村民张德英家的杏园,是城北村探索特色种植的生动缩影。历经多次试种,张德英最终选定了新疆品种。如今,他精心管理的300多棵杏树,凭借早熟优势和绝佳口感,赢得了采摘者的青睐,从去年开始就带来数万元收入。
在城北村,像张德英一样,越来越多的村民正享受着“种下幸福树,结出致富果”的甜美生活。村民张德英满脸喜悦,一边摘果子一边告诉记者:“我这个果园有吊干杏、小红杏、大红杏、黄杏、李广杏等六个品种,因为上市早,能避开内地水果的竞争。我前前后后从敦煌、天水、山东等地引种过果树苗,只有从新疆引进的最适合本地种植,我已经种了5年了,从去年开始有了几万块钱的收入。我把果树都培育到2米左右,方便采摘,加上果子口感好、品相佳,非常受欢迎。”
庭院方寸地,变身增收园。城北村生机勃勃的小果园托起了乡村振兴的大梦想,映照出村民越来越甜的好日子。如今,在村口支个小摊,就能为家里增添实实在在的收入,这份踏实的喜悦,清晰地写在村民的笑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