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景桂珍 通讯员 才安刚
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格尔木市坚持在融合中求实效,将法治建设与德治教化紧密结合,推动法治宣传教育扎根法治实践沃土。如今,法治观念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城乡角落,从街头普法宣传到基层依法治理,从群众遇事找法到办事依法的自觉,法治信仰已融入城市发展血脉。
统筹擘画聚势能 责任笃行筑根基
格尔木市高擎法治旗帜,将“八五”普法置于全局工作突出位置,以顶层设计为纲牵引普法实践。党政主要负责人带头践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各级部门拧紧“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责任链条,织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监督、政协支持、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群众主体”的大普法格局。从机关到基层,从决策到执行,法治信仰融入城市血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风尚渐成常态。
精准普法全覆盖 协同奏响法治曲
依托“法律九进+”模式,格尔木市以精准滴灌式普法为抓手,为平安格尔木、法治格尔木建设注入底气。针对“关键少数”,通过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试、国家工作人员网上学法等机制,筑牢法治根基;面向青少年,法治副校长、辅导员以“开学法治第一课”“模拟法庭”“宪法晨读”等活动护航成长,助其扣好“法治扣子”;服务企业发展,以“诚信守法示范企业”创建与“助企暖企 春风送法”专项行动双向发力,注入法治动能;扎根基层治理,“法律明白人”、村居法律顾问、普法志愿者深入街巷,让基层事务有法可依;联动开展“法治家庭示范户”创建、“民法典宣传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活动,使驻格官兵、宗教教职人员等群体共沐法治阳光。
创新载体强实效 法治文化润人心
格尔木市以创新为笔,打造多元化普法阵地与作品,让法治文化可观可感。三级法治文化阵地实现全域覆盖,红色法治文化教育基地、法治广场、微公园、长廊、宣传栏等与城市肌理相融,形成“步步有法景”的环境;廉政法治书画展、法治作品展彰显文化魅力,公益广告、短视频、三句半、快板等“三微”作品接地气、入人心。其中,普法微电影《马赛克》《10亿跑分案》获省级奖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荣膺国家级荣誉。同时,借力新媒体推进智慧普法,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成为普法“新窗口”,“以案释法”让法律条文“活”起来,走进群众身边、记在群众心里。
固本强基惠民生 法治护航新征程
格尔木的法治实践,以鲜活场景书写“固本安邦”注脚,铺展“亮点纷呈”画卷。普法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同频共振,街头普法标语与文明公约相映,滋养城市精神气质;结合中央一号文件宣讲、“三下乡”服务、那达慕大会等场景开展普法,将法治种子播撒在乡村振兴田野;“枫桥式”星级司法所内,村(社区)法律顾问耐心解答群众疑问,让“遇事找法”从口号变为现实;“普法+网络”模式惠及戈壁城乡,云课堂、微视频案例解读、24小时法律服务热线等,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让法治从条文转化为万家灯火的安宁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