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马彩萍 沙磊)近期,市市场监管局集中开展制售假劣肉制品专项整治行动,全力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在河东农贸市场,执法人员对肉制品加工小作坊、猪肉和牛羊肉销售摊位开展检查,重点核查原料台账,全面排查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储存销售等环节。执法人员着重查验肉品检验检疫证明、进货台账,严厉打击使用未经检验检疫原料肉、以其他畜禽肉假冒牛(羊、驴)肉制品、超范围使用添加剂及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等行为,确保肉制品来源可溯、质量可控。
市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科科长央倩卓玛表示:“我们在检查中,重点关注肉制品的原料来源是否合规、检验检疫证明是否齐全,尤其是针对‘以次充好’‘两超一非’等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不让问题肉及肉制品流入百姓餐桌。”
据悉,此次整治行动中,执法人员聚焦84家肉制品加工小作坊,严查未经检验检疫原料肉使用、非法添加等行为,确保肉品来源可溯;流通环节中,340家鲜肉经营户、烧烤店等成为重点检查对象,严厉打击“预制肉冒充原切肉”等欺诈行为,对不合规“生鲜灯”当场责令更换。网络销售渠道同样不松懈,执法人员督促平台严格审核商家信息,防止“线上线下信息不符”。
“我们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监督四级抽检,目前已完成19批次肉制品抽检,对发现的2户4批次不合格产品,全部启动核查处置。收到群众投诉举报线索后,经核查立案肉制品案件5起。”央倩卓玛介绍。
此外,市市场监管局积极发动群众参与监督,通过多种渠道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和投诉举报方式,鼓励广大消费者通过全国12315平台、12315热线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问题线索,形成全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整治力度,联合多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实现线索共享、联合执法。同时,积极发动群众参与监督,打造全社会共治模式,用最严的标准、最实的举措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让大家吃得放心、吃得安心。”央倩卓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