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水利局锚定民生所需与发展所向,通过落实科学调配水资源、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农业灌溉支持、水旱灾害防御、幸福河湖管理等实实在在的举措,围绕“水脉”保障、“优水”无虞、“清水”润城、“水调”防洪、“绿水”长流等精准发力,不仅实现了从“水清岸绿”的生态底蕴到“水优城兴”的发展跃升,更以水为媒激活城市脉动,绘就了一幅水润民生、水兴产业、水美城乡的格尔木美丽画卷。
筑多线“水脉”保障,强化水资源供给能力。全市水资源总体较为丰富,虽已建设一批蓄水、引调水工程,供水能力逐年提高,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城镇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供水保障压力持续加大。针对存在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市水利局以实行水资源总量和强度双控为抓手,从严从实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水资源刚性约束,不断优化水资源配置,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一是水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积极统筹全市可用水资源总量、指标分配,分类施策,摸清水资源“家底”,以优先保障民生、其次保障农业、再次统筹工业发展的配置思路,制定2025年度用水计划。经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用水量1.38亿m³,同比减少328万m³,下降2.33%,各行业用水秩序井然。特别是对重点产业项目,建立了用水动态监测机制,实时调整用水分配,实现项目建设与生产过程用水不脱节。在绿化节水工作中,积极推进水源置换工作,全市城镇绿化用水地下水用量同比减少365万m³。同时,积极配合推进柴达木盆地水资源配置工程和地表水厂建设,统筹用水总量指标,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二是地下水压减形式持续向好。以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保护为目标,持续推进地下水压减任务,逐步完成城镇绿化、盐湖企业地下水置换工作,实现区域地下水供给与保护协调发展。全市地下水用水量同比减少436万m³。指导蓝科锂业公司开展“纳滤浓排水淡水回收技术改造项目”,实现了地下水用量同比减少234万m³的显著节约成效。三是非常规水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大力推进非常规水开发利用,指导工业产业合理利用矿坑水、地表微咸水等非常规水源,减少取用新鲜水,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持续加强盐湖企业取用水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盐湖企业取水、用水、退水全过程监管机制。全市非常规水利用量同比增加25.03%,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保万家“优水”无虞,筑牢城镇安全基石。全市现有万人以上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1项、千人工程4项,现20个牧业村为分散式饮水。目前存在农牧区供水工程水表等计量设施安装率较低,唐古拉山镇由于位置和气候条件,集中饮水工程规模小,建后运行管理成本高、难度大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市水利局针对存在的问题,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发力:一是积极推行县域统管。按照农村供水县域统管要求,围绕“政府监管、企业化运营、专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思路,督促水务集团承接大乡、乌乡集中式供水工程运营管护职责;协同高原冻土研究所解决唐镇水源水不达标等问题,逐步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二是提升饮水安全保障。已完成2025年农牧区饮水安全维修养护,改善了村民饮水质量,确保4个乡镇11个村2900余人的饮水安全。实施完成2025年农牧区水质检测项目,对全市4个乡镇覆盖4万余人的120个点位进行水样抽检,确保水质达标。三是实施供水提质工程。推进实施河西地区供水保障工程,将安装远程智能水表计量设施1224套,并在工程沿线延伸合理布置观测井和接驳口,将河西农场及新乐村供水管网并入城市自来水管网,确保群众家中水量足水压稳水质优。同时,依托项目逐步延伸城市供水管网向农村,实施了格尔木市城市供水管网改造(二期)建设项目、泰山路、八一路等6条道路供水管网建设工程、西海路、南海路等6条道路供水管网建设工程,项目覆盖河西农场、新乐村、园艺场、陆港、大格勒乡龙羊村等地,将进一步提高供水能力与质量,让更多群众用上放心水优质水。
引一江“清水”润城,激活城镇生态活力。我市由农场灌区引水枢纽和东干渠及西干渠负责供给灌溉用水。为了解决因骨干渠道运行时间长、老化严重,末级渠系管护水平较低,计量设施仅覆盖到斗口且未实现全面自动化记录等问题,我局积极谋划,科学高效管理,构建了精准高效的灌溉保障体系,为我市农业生产提供了灌溉需求。一是及时摸排补短板。今年以来,我局高效化解灌溉纠纷12起,涵盖用水分配、轮灌执行等民生问题;完成设施应急抢修11次,主动处置隐患2起;实现12345热线及基层诉求15件“即接即办”。实施联合调度、轮灌调水、生态补水等综合手段,形成“巡查—响应—处置—反馈”闭环机制,保障全市农田按期灌溉。针对全市4个灌区及6个用水户协会全面梳理用水需求,重点排查维护81km干渠及泵站、水闸、机电设备,确保设施畅通完好。及时修复损坏部位,保障春灌用水精准高效输送至田间,提升了灌溉系统可靠性。二是优水稳供助丰收。枸杞作为全市重要经济作物,对水分需求敏感且关键,为了保障全市枸杞地供水需求,我局结合轮灌制度调整干渠流量,保障枸杞种植区的精准供水,确保发苗期、花果期供水稳定。及时响应种植户诉求,动态调整干渠流量和预防性维护。截至目前引水灌溉 3974.4万m³,在筑牢农业丰收根基的同时做好了调节区域水平衡等生态补水工作。三是渠道维修保灌溉。针对农场灌区破损渠道实施专项维修养护,通过加固渠道、疏通淤堵、更换闸门暗管等措施,对1500m水利骨干渠道进行了维修养护,切实保障了灌溉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全市10余万亩农田灌溉持续供水提供保障。四是智慧管理提质效。已完成格尔木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斗口量测水设施项目,并积极谋划灌区计量设施补短板项目,加快实现全市灌区斗口以上计量设施全覆盖,优化水费收缴机制,实现促进农业节水、提升水费收缴率、保障灌溉工程良性运行等效果。
护两岸“绿水”长流,厚植城镇生态底色。为破解当前我市河湖监管任务繁重,隐蔽性河湖“四乱”时有发生,预防溺水宣传教育力度不够、重点区域防控存在漏洞等问题瓶颈。一是强化河湖管理举措。完善四级河湖长制管理体系,明确落实各级河湖长62名,民间河长78名,实现全市河湖管理保护责任全覆盖。及时完善“河湖长制+”协作机制,加强检察、公安、林草等部门沟通,强化司法监督与公众参与。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聚焦水域岸线侵占、污水垃圾直排等突出问题,清运垃圾约8吨,清理河道河床20.8公里,清理河道“四乱”问题1起,涉河湖环境卫生乱象得到有效整治。充分运用水利“一张图”成果,开展矿山、电力、道路等新建项目选址核查150次,出具核查意见书150份,持续推进完成7项2025年河湖遥感图斑整改工作。加快推进幸福河湖建设,今年将全面完成清水河幸福河湖建设。二是推进母亲河复苏行动。根据省水利厅关于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母亲河复苏行动格尔木河“一河一策”等实施方案要求,从管控泄放、优化调度、退还挤占、空间整治方面积极开展格尔木河母亲河复苏行动,全面总结并报送母亲河复苏行动的经验做法,被水利部公开发布供各地借鉴。三是压实防溺水责任。持续完善城镇危险水域防溺水安全措施,共计发放救生衣37件、救生圈85个、救生绳72条,救生杆50个。及时完善、规范警示标识、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设置。在格尔木河城区段、格尔木河老河道、渔水河湿地公园等危险水域更换、增设防溺水警示牌共计150余块,各级河湖长开展冬夏季防溺水专项巡查20余次,劝阻涉河湖游玩群众170余人次。通过建设格尔木市农场罐区防护围栏项目,新建安全防护网围栏两岸共计26km,安全警示牌50座,通过物理隔离与防护手段强化水域安全管理。加强对东、西干渠周边企业、村民和学校进行了安全知识讲解及宣传,共发放安全告知书4000余份,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