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谭丽 实习生 冶占龙)今年以来,市工信科技局深入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关于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持续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统筹整合科技资源,引导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精准对接本地产业发展需求,以专业化科技服务为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市工信科技局高度重视科技人才在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中的核心作用,严格按照《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坚持和深化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意见》等政策要求,高效完成001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组建工作。通过广泛动员、个人申报、单位推荐等环节,从青海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及本市畜牧兽医技术单位精准遴选10名专家,组建涵盖土壤改良、牧草育种、动物防疫等领域的专业化服务团队。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明确以水发三志(青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盐碱地治理领域)、海西格尔木明根台吉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生态畜牧领域)为重点服务对象,确保科技服务精准落地、见到实效。
针对格尔木市高原干旱荒漠区生态脆弱、盐碱化严重等制约农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市工信科技局引导工作站将盐碱地治理与生态畜牧业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全力推动技术攻关与示范应用。在盐碱地治理方面,支持工作站与企业联合创新,提出“四级分类治理方案”,并推动“弱酸水洗碱”“覆膜滴灌”等技术在试验田集成示范,为大规模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路径。在生态畜牧业领域,围绕禾豆混播技术开展专项试验,重点对“燕麦+箭筈豌豆”“燕麦+垂穗披肩草”“燕麦+紫花苜蓿”等组合进行实践验证;同步完成5个耐盐碱燕麦品种的适应性评价,以及50余份老芒麦、披肩草等种质资源的筛选与适应性研究,有效破解优质饲草本地化供应难题,降低养殖成本、提升产业抗风险能力,为柴达木盆地盐碱地改良与植被恢复提供坚实的种质基础和技术支撑。
为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与公共卫生安全,市工信科技局积极响应全省布病净化行动部署,指导工作站深入牧区生产一线,全面完成对接合作社及周边牧户的布病采样监测任务,累计采集牛血清311份、羊血清3542份,实现重点区域监测全覆盖。同时,组织开展布病防控知识宣传活动,通过现场讲解、资料发放等形式,显著提升养殖户自我防护意识与群防群控能力,为构建坚实动物防疫屏障提供有力科技保障。
围绕本地枸杞特色优势产业,依托工作站技术力量,专题组织枸杞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向种植户系统传授科学用药、生态调控等实用技术,着力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全面提升枸杞品质与市场竞争力,以科技服务护航枸杞产业健康发展,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当前,市工信科技局正持续强化科技特派员政策引导与服务保障,紧扣盐碱地治理、饲草推广、疫病防控等核心任务,深化“点对点”帮扶与“项目化”高效合作,健全激励机制,充分激发人才活力,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为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