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汤红红
近年来,我市严格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青海省相关招生政策要求,聚焦制度建设、扩优提质、信息公开、阳光分班四大核心任务,持续提升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水平,以一系列扎实举措推动教育公平落地,切实提高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
聚焦制度建设 夯实公平根基
针对“城区学校学位紧张、大班额突出,农牧区学校资源薄弱、生源流失,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需求增长”等状况,我市制定印发《格尔木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管理办法(试行)》《格尔木市随迁子女入学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明确入学条件与流程,构建工作推进、划片决策、入学监督、信息公开和责任追究等全链条制度,从源头规范招生管理,为教育公平筑牢制度防线。
聚焦扩优提质 优化资源配置
秉持“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理念,我市打出教改“组合拳”:按集团化办学思路,调整中山路小学学区,增设其民族中学分校,推动盐湖小学与第十二中学合并招生;搭建市区学校统一招生服务平台;在行政服务大厅设置教育服务窗口,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有效解决群众“多跑腿”问题,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分布,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
聚焦信息公开 确保全程透明
为增强招生透明度,我市提前通过互联网、微信公众号公布各校招生政策、划片范围、报名条件等关键信息;搭建“网上招生平台”,实现“一网通办”,直接对接户籍、房产信息,让“数据多跑路、家长少跑腿”。同时,设立招生热线,畅通政策咨询与举报申诉渠道,指导学校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确保招生工作全程在阳光下运行。
聚焦阳光分班 推动均衡落地
各义务教育学校积极启动2025年秋季学期“阳光分班”工作,将“公平、公正、公开”贯穿始终。各学校成立由校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纪检监察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将新生信息录入专用系统,按照“随机分配、均衡搭配”的原则,确保各班人数、男女比例基本持平。班主任现场抽签分班,全程邀请市纪委监委、社区代表等参与监督,并录音录像,分班结果第一时间在校园公示栏公示。
在师资配置上,学校根据教师年龄、教龄、职称、教学能力等因素,均衡搭配师资力量,杜绝“强弱班”差异。今年,我市严格控制班额,将平均班容量控制在56人以内,其中,市第三中学七年级每班不超过55人,切实保障教学质量。“以前担心孩子分不到好班,现在看着电脑随机分配、班主任抽签,心里的石头落地了!”参与监督的家长代表李先生说。
据悉,“阳光分班”已成为我市义务教育招生的常态化举措。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加强分班后续监管,推动教育公平在校园深度落地,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公平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