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本地要闻
丰收季 格尔木奏响田园“交响曲”
发布时间:2025/09/24 17:34:17
发布单位:信息发布
来源:格尔木市融媒体中心
浏览量: 201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记者 夏静 杨晓波 实习生 冶占龙

金秋时节,昆仑山下的戈壁绿洲正以一派喜人的丰收图景,迎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到来。田地里,火红的枸杞缀满枝头,金黄的藜麦迎风摇曳,温室大棚里绿意盎然、果蔬飘香。在政策支持、科技助力和适宜气候的共同推动下,格尔木市农业呈现出一派繁忙而喜悦的丰收景象。在这属于农民的节日里,绘就出乡村振兴的绚丽篇章。

在河西农场八连的枸杞地里,红彤彤的枸杞挂满枝头,像一串串红宝石,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诱人的光芒。种植户朱彪站在枸杞树旁,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我今年种了九十多亩枸杞,有四个品种,加上我们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做好了病虫害防治工作,今年又享受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发放的商品有机肥、有机叶面肥、水溶肥等物化补贴,所以今年的枸杞品质和产量都比较好,平均一亩能收八百多斤果子,价格也不错,一斤平均在十九元。”朱彪说,今年果实饱满、色泽鲜艳,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近年来,我市持续推动枸杞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转型,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加强质量监管。通过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格尔木枸杞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深受国内外市场青睐,有机枸杞出口量更是连续十三年稳居全省榜首。

不仅是特色农作物,我市的小麦、土豆也喜获丰收。在郭勒木德镇红柳村仁达合作社的麦田里,金色的麦浪随风翻滚,沁人心脾的麦香扑面而来,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腰,个个穗大均匀,颗颗籽粒饱满。联合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奏响了丰收的乐章。今年,市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红柳村重点打造了小麦“一喷三防”项目示范田,通过在小麦拌种期和生长期科学喷施生物调节剂、杀菌剂和杀虫剂,结合全生育期病虫害监测与综合防控,有效实现了防病虫害、防早衰、防倒伏的“三防”目标,为小麦丰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的小麦长势不错。我种了约二十五亩,亩产七八百斤。现在已经把地翻了,准备冬灌。”河西农场八连种植户马尚伟告诉记者,今年,雨水比较充足,再加上精心管护,小麦长势良好。

与此同时,仁达合作社的800亩大田土豆也喜获丰收,亩产高达7000斤。合作社今年精选了多个优质品种,同时还开辟了18亩试验田,选出了适宜在格尔木沙漠区域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品种。采收现场,土豆通过收割机被翻出土垄,社员与市民共同参与挑选,让市民以实惠价格购买到新鲜土豆,这一模式不仅将戈壁土豆变为“金豆豆”,更带动了村民增收。

截至目前,小麦已收获面积6457亩,总产量2582.8吨;青稞已收获面积2316亩,总产量926.4吨;马铃薯已收获面积210亩,总产量150吨;油料作物已收获面积756亩,总产量120吨;蔬菜总产量17472.2吨;枸杞种植面积10.55万亩,干果总产量1.65万吨、鲜果销售量116吨。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通过推广先进农业技术、优化种植结构、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积极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推动枸杞、小麦、土豆等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金秋的硕果,源自辛勤耕耘与科技赋能。火红的枸杞、金色的麦穗、圆滚滚的土豆,不仅见证了农民的汗水,也为格尔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坚实的“农”力量。在这个礼赞丰收、致敬耕耘的节日里,格尔木正以沉甸甸的果实为笔,细细描绘着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2019-2025 格尔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政府网站标识码:6328010005 青ICP备16000246 格公网备 63280102000002

地址: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哈西亚图路25号 邮编:8160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