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倩)今年以来,市人社局就业部门采取党建引领、服务下沉、数字赋能等三项举措,全力构建就业服务新格局。
推动党建工作与就业服务深度融合、同向发力,发挥“格尔木就业创业服务先锋”“三零四心红色驿站”等党建品牌作用,为就业服务工作筑牢组织基础。建立涵盖政策咨询、岗位匹配、技能培训等服务事项的标准化流程,实现就业诉求一站式响应、闭环式解决。依托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抖音等“云就业”服务平台,发布政策解读、用工信息等内容。举办枸杞剪枝工、挖掘机操作工等培训班,培训城乡劳动力2905人次。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等招聘活动14场,帮助809人实现就业。
以基层就业服务站为抓手,推动政策、岗位、服务“三下沉”,建立“站点建设有标准、人员配备有保障、服务制度有规范”的长效机制。结合基层就业工作延伸重点,按需开展常态化培训及跟班学习,通过持续学习,提升基层就业服务站专业化服务水平,确保服务人员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整合社区网格员力量,依托“大数据分析+铁脚板走访”服务模式,精准开展就业服务,为网格辖区内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及就业困难人员建立劳动力信息动态台账,确保就业服务横向覆盖到所有群体、纵向延伸到每个角落,真正实现就业服务“就”在身边。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85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386人,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就业服务覆盖率和群众满意度实现“双提升”。
采取“互联网+就业”模式,推动服务流程智能化、信息触达精准化。搭建“数智化”零工驿站,优化升级“格尔木市零工”小程序,通过入户走访、数据比对,建立登记失业人员基本信息、就业状况、培训需求、岗位对接“四清”台账,为精准服务提供数据支撑。拓展高校毕业生实习、枸杞采摘、家政服务等模块,实现不同工种分类即时快招。截至目前,已登记服务用工单位229家,提供就业岗位752个,在招岗位351个,零工登记2530人,其中488人获得面试机会,221人实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