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信内容
一、现状与成绩回顾
格尔木作为青海副中心城市,在干旱高原环境下推进绿化工作成效显著:
1.生态骨架初步构建:依托昆仑路、柴达木路等主干道形成绿化廊道,公园绿地(如将军楼公园)引入耐旱植物(如沙枣、柠条),逐步改善城市微气候。
2.节水技术探索应用:部分区域试点滴灌、渗灌系统,结合树池覆盖砾石减少蒸发,节水效果初显。
3.公众参与逐步增强:通过 “义务植树” 等活动提升市民绿化意识,社区绿地认养模式初见成效。
二、当前绿化管理突出问题
1.植物配置科学性不足
部分路段盲目引入非耐旱品种(如普通草坪、梧桐),成活率低且耗水量大;
乔灌草层次单一,地被覆盖率不足,地表裸露导致扬尘问题未根本解决。
2.节水设施效能待提升
滴灌系统布局不合理(如未沿根系分布区铺设),部分区域存在 “跑冒滴漏”;
雨水收集系统尚未全域覆盖,公园、道路雨水利用率不足 20%。
3.养护管理精细化欠缺
新植苗木管护周期短(部分仅维持 1 年),根系未深扎即停止灌溉,导致 “假活” 后枯死;
病虫害监测滞后,天牛、蚜虫等虫害对耐旱乔木(如榆树)威胁较大,化学防治滥用现象存在。
4.公众参与机制待完善
绿化科普宣传不足,市民对耐旱植物认知度低,仍存在 “重观赏轻生态” 的传统观念;
社区绿地养护责任划分模糊,缺乏长效维护机制。
三、精细化管理提升措施
(一)优化植物配置,构建低耗水生态系统
1.全域植物普查与动态调整
对现有绿地开展 “一树一档” 调研,标记耐旱性差、死亡率高的品种(如杨树速生品种),逐步替换为胡杨、青海云杉等原生树种;
在居民区、商业区推广 “耐旱花境”:上层用柽柳、山杏,中层配连翘、紫丁香,下层铺景天、鸢尾,实现 “三季有花、全年固土”。
2.严格执行 “适地适绿” 原则
高海拔干旱区(如城郊):以柠条、沙棘、芨芨草为主,采用 “密植 + 沙障” 模式防风固沙;
城区核心区:行道树优先选新疆杨、刺槐(改良品种),树池覆盖率达 100%,搭配砾石覆盖减少蒸发。
(二)升级节水技术,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1.智慧化灌溉系统改造
对主干道行道树实施 “涌泉根灌 + 智能控制”:在树根 30 厘米深处埋设渗水管,结合土壤湿度传感器(阈值设定为田间持水量的 60%)自动启停,预计节水 50% 以上;
在公园、广场建设地下雨水储蓄池,通过管网连接灌溉系统,雨季蓄水满足旱季 3 个月用水需求。
2.土壤保水技术全域推广
新植苗木坑底统一添加保水剂(按土壤体积 5% 比例),表层覆盖 5-8 厘米厚碎木屑,抑制蒸发的同时增加有机质;
对裸露绿地实施 “草灌速覆”:撒播野牛草籽(耐旱草种)与紫花苜蓿(固氮植物)混播,1 个月内形成地被层。
(三)建立全周期养护管理体系
1.苗期 “三级管护” 制度
第一年:定植后前 3 个月每周滴灌 1 次,随后逐步延长至 10 天、15 天,确保根系深入 50 厘米以下;
第二年:仅在极端干旱期(连续 15 天无降水)补水,同时进行修枝(保留主枝,疏除侧枝 30%),减少蒸腾量;
第三年起:转为 “雨养 + 应急补水” 模式,成活率纳入养护单位考核指标(要求≥95%)。
2.病虫害绿色防控网络
建立 “市 - 区 - 社区” 三级监测点,每 500 米设置 1 个杀虫灯(诱杀天牛、金龟子),每月开展虫情测报;
推广 “以虫治虫” 技术:在榆树、刺槐林释放肿腿蜂(天牛天敌),化学药剂仅用于爆发期应急处理,且优先选用低毒生物制剂。
(四)强化公众参与与文化赋能
1.“生态积分” 激励机制
市民参与绿地认养、节水养护可累积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或免费游览景区;
社区设立 “绿化红黑榜”,对破坏绿地行为(如私占树池种菜)公开曝光,形成监督合力。
2.干旱区绿化科普体系
在将军楼公园等场所建设 “高原耐旱植物科普园”,展示胡杨、红柳等标本及节水技术模型;
中小学开设 “戈壁绿洲生态课”,组织学生参与树池覆盖、雨水收集等实践活动,培育节水意识。
四、保障措施
1.政策与资金支持
制定《格尔木市干旱区绿化管理条例》,明确节水指标、养护标准及违规处罚细则;
设立 “绿化精细化管理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智慧灌溉系统改造、耐旱苗木采购及科普宣传,资金缺口通过 PPP 模式引入社会资本。
2.考核与技术合作
将绿化精细化管理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权重不低于 5%),定期委托第三方机构评估生态效益(如固碳量、降尘率);
与青海大学、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建立合作,开展耐旱植物驯化、节水技术研发等课题,形成 “科研 - 实践” 转化链路。
五、预期成效
1 年内:主干道行道树成活率提升至 90%,节水灌溉覆盖率达 60%,市民绿化满意度调查超过 80 分;
3 年内:建成区绿地率提高至 2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 10 平方米,形成 “戈壁绿洲” 特色景观风貌;
长期:构建稳定的干旱区城市生态系统,扬尘天数减少 30%,生态旅游吸引力显著增强,助力格尔木成为青藏高原绿化示范标杆。
格尔木的绿化提升是干旱地区城市生态治理的缩影,需以 “科学规划为基、节水技术为要、全民参与为魂”,在有限水资源条件下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部署下,通过精细化管理的 “绣花功夫”,定能让高原新城在荒漠中绽放绿色生机。